213 不許他們在一個賽道上跑(第2/4頁)
章節報錯
一般來講,只要進貨指標完成,新華書店的人就可以不再進貨。
哪怕新華書店的某本書突然賣斷貨了,他們也不會及時補貨,而是等到下一個週期,也就是明天再去補貨。
這就是為什麼在這個時期,一些暢銷書經常出現賣斷貨,然後群眾一大早排隊購書的情況,這主要就是新華書店週轉太慢的緣故。
因為指標內的進貨行為,是必須要做的,但指標外的補貨行為,是可做可不做的。
在工資獎金不變的情況下,新華書店的員工,幹嘛要累死累活的去補貨?
反正補貨也不會有額外獎金,他們閒的蛋疼才去補貨。
有那個時間,在自家倉庫裡歇一會兒,打個撲克嘮個嗑,他不香麼?
之前新華書店不到半天功夫就把《江湖行》售光,當天沒補貨的原因就在這裡。
然而,到第二天的時候,之所以只把進貨數量增加到每天五萬套,不能提高到十萬套甚至二十萬套,這又為何?
原因就在於,五萬套每天,這屬於這家店計劃內的最大指標,再高就不行了。
想要修改進貨指標,得找各級領導層層蓋章,然後重新修改計劃,非常的麻煩。
至於今天的十萬套補貨,那屬於計劃外的情況。
嚴格來說,是因為《江湖行》賣光之後,外面排隊的人遲遲不走,並且鼓譟抗議後,新華書店的人怕出事兒,所進行的一種妥協性的臨時行為。
沒看警察都來了麼?那可不是人家警察自己來的,是新華書店報的警!
畢竟這麼多人呢,一旦鬧起來,新華書店也怕啊。
但是呢,只要不搞限購政策,就算再臨時補貨十萬套,估計還是滿足不了外面排長龍的購書人的胃口。
那麼多人來排隊買書,誰敢保證裡面沒幾個財大氣粗的二道販子?
一旦前面的幾個人是財大氣粗的二道販子,再次把那十萬套書給買光,導致後面大量的排隊者買不到書,那一樣會出亂子!
尤其是裡面還有好多大爺大媽,那就更麻煩。
甭管他們來排隊買書的目的是啥,是自己讀還是想著倒賣。
萬一他們排了一天的隊,到頭來卻買不到書,一定會炸毛!
一旦惹惱了他們,那後果不堪設想。
尤其是那些大爺大媽,他們到時候才不會管是不是數量不足,只會說不公平,只會大呼小叫的鬧騰。
要出了這種事兒,麻煩就大了。
所以,必須讓排隊者最少能每人每天買到一套。
如此一來,真心要購書自己看的,自然會滿足。
而那些想趁機倒賣賺差價的普通大爺大媽,雖然只能買一本書,但倒賣一下,大概也能賺個四五快錢。
有這筆收入打底,加上一視同仁,每人都是每天限購一本,公平合理,也就不會在意排隊等了很久的事兒了。
可問題在於,新華書店只是個國有單位,他們沒權利對某一本在他們這裡售賣的圖書搞限購。
能頒佈限購令的,只能是出版單位,也就是紅光出版社。
按說這個時候呢,各個店面的負責人,比如劉東海,應該立刻釋出限購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