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法,怎麼能管到我們內陸的人?”

乍一聽對方說這話,曹志強好一個愣,然後順口就道:“前朝的劍,怎麼能斬本朝的官?”

趙守文也愣了下,然後點點頭:“意思差不多吧。”

曹志強摸了摸下巴:“如果我沒想錯的話,你是想說,海外的版權法,管不到我們內陸來,所以我們在內陸盜版他們的書,他們對我們無可奈何?”

“沒錯。”趙守文道。

“我們國內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版權法,所以互相借鑑的話,只要原作者的署名別弄錯了,別明目張膽的把別人的作品,說成是自己寫的,那就已經很好了。

就好比金庸先生吧,他是香江人,他的都是繁體字的海外版,根本就沒在內陸正式發行過。

我們把他的繁體改成簡體字,在內陸出版,只要作者名字還寫他,那就沒啥問題。

這總比那些改改書名改改作者名,內容完全一模一樣的好。

如此一來,我們還等於替金庸先生揚名,他要知道了,還得謝謝我們。

其實這種情況,跟我們翻譯外國名著,然後在國內出版差不多。

您要覺得過意不去,我們可以加個“譯本”,這不就行了?”

“譯本?”曹志強好笑道,“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這怎麼能是自欺欺人呢?把繁體字翻譯成簡體字,本來就是譯本啊。”

趙守文道:“而且總經理,其實在南方,已經有很多大出版社都這麼做了。

只是北方這邊的出版社呢,暫時還心高氣傲,看不起武俠這種東西罷了。

不過我相信,他們遲早會學南方那些出版社的,遲早會出武俠的,畢竟這個是真賺錢。

換言之,出版香江的武俠這件事,我們不做,其他出版社也會做。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做?

至少,出版這些已經經過市場檢驗的作品,穩賺不賠,不比我們自己出內容好?”

聽完趙守文的話後,曹志強沒有立刻回話,而是摸著下巴陷入沉思。

倒不是曹志強同意了對方的說法,而是他忽然想起了關於金庸的問題。

的確,前世他就知道,金庸的不光是三個版本,其實版本無數。

只不過,金庸自己認可的版本,確實是三個,分別是連載版,修訂版以及新修版。

但其實呢,在八十年代的內陸,金庸的版本數不勝數,不過基本都是沒經過金庸授權的盜版。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八十年代的內陸版本中,盜版金庸的出版社,並不是小作坊,而是正規出版社。

比如曹志強前世曾經在舊書網上,就看到過n多正規出版社出的金庸。

像福建人民出版社,吉林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鷺江出版社,五臺山出版社……好像至少幾十個正規出版社,都出版過金庸的。

不光是金庸的,其他像古龍梁羽生,還有臥龍生之類的,當時也有大量的內陸版本,也都是正規出版社出版的。

換言之,在整個八十年代,盜版港臺的武俠,確實不是個事兒,而且盜版這些作品的出版社,還都是正規出版社。

正規出版社的圖書質量更好,發行渠道更廣,關鍵價格還很優惠,你私人的黑心小作坊怎麼比?

因為曹志強記得,八十年代的各種版本的港臺武俠,價格很優惠,一套書的定價才三塊左右,就算金庸的射鵰,也才五塊六塊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