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這首新詩也同樣不菲,意境相當不錯。

所以經過討價還價,主編最後拍板,決定以1000元的封頂價格,拿下了這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這個價格是相當高的,但其實也很正常。

畢竟《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字數很多,行數也很多,加上還有個後續小故事,整體篇幅不小。

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再次造成之前那首《見與不見》的轟動,多賣點雜誌的話,這個錢很輕鬆就收回來了。

雜誌社根本不虧。

而且像詩刊這種發行量動輒破百萬的雜誌社,也根本不差這點小錢。

不過,雜誌社的主編有些意猶未盡。

畢竟這首詩這麼好,增刊的話,只有一首太少了。

可如果不趁著《見與不見》的熱度正火,強子的名氣正盛,立刻發行增刊的話。

真等過了一個月,下一期再出,之前的熱度過去了,疊加效果就沒了。

沒錯,這時期的主編,那也是相當靈活,同樣知道熱度跟銷量成正比。

蹭熱度這事兒,這時期的人也會。

所以,主編就問,還有沒有新詩。

就算不如這兩首也行,就用他的名氣充個數,發個特別增刊。

這時候,曹志強立刻淡定的拿出一本小冊子。

這本小冊子裡面,有五十首詩,都是一些現在還沒出現,但在後世十分經典網紅詩。

比如小冊子中那首《理所當然》,就是抄襲後世一首《倉央嘉措說》。

這首《倉央嘉措說》,單獨提名字,或許後世很多人不太清楚,但如果說起裡面的詩句,比如開頭——

“我是全世界所有的男人,你是全世界所有的女人,我愛你,理所當然。”

是的,要是提起裡面的詩句,很多人可能就有印象。

這首詩的作者,跟《見與不見》的作者其實是一個人,非常有才華。

但無奈呢,對方生活在在網際網路時代,雖然文采不錯,詩句很火,她本人卻不怎麼火,這就是後世詩人的無奈。

詩歌已死,有事燒紙。

這才是後世詩歌界的現狀。

而後世的詩人,也基本都不受待見,很難闖出名堂。

可在1983年,現代詩的黃昏時代,那就不同了。

黃昏嘛,總是特別美,是最後的瘋狂時代。

果然,編輯看到這本小冊子,尤其是看到開篇的《理所當然》,立刻愛不釋手。

再看看後面的詩,更是如痴如醉。

他只看了十首詩,就乾脆的決定,不發增刊了,要單獨給曹志強出版一本詩集。

這可是有書號的正經出書。

那個出版社的主編也對曹志強特別看好,本想高價買斷,或者說高價給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