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依然一片死寂。

朱浩從人群中走出。

袁宗皋望向朱浩,面露和藹的笑容,點了點頭,大概是滿意朱浩敢為人先的勇氣。

一旁的典吏道:“袁長史,先前隋教習六個史籍問題,他全都答對了。”

“是嗎?”

袁宗皋再次頷首,笑容更甚,“小小年歲,便對華夏曆史瞭如指掌,將來定有所作為。”

朱浩俯身行禮,對尊長的褒揚表示感謝。

典吏在旁提醒:“你有什麼想法,說出來便可。”

朱浩這才開口:“學生有一問題,想請教袁先生,不知何為士大夫?”

語不驚人死不休。

何為士大夫?

就連對朱浩滿懷期待的袁宗皋,原本一臉和善笑容,聽到這問題面色也不由變得難看起來。

確定這就是剛才把六道歷史題都答對的小子?

典吏剛才還強烈推薦朱浩,此時感覺顏面無光,急忙道:“你是來回答問題,還是問問題的?”

朱浩身後幾個小子掩嘴竊笑,暗自高興自己做了正確選擇,沒站出來丟人,只要朱浩丟臉在前,自己答題就算錯了也不會感到尷尬。

朱浩道:“君子在朝,可謂士大夫,那小人在朝,是否還可謂士大夫?”

隨著朱浩話音落下,不僅袁宗皋,就連旁邊的典吏也怔住了。

這可比袁宗皋提出的問題尖銳多了,不從官員飽讀聖賢書理應受到優待展開論證,先拿君子小人的定義開刀,乍一聽非黑即白太過狹隘,但聯想如今大明巨蠹當道的現實,朱浩的話除了放肆些,針砭時政那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袁宗皋微微頷首:“既然你問這個,那老朽也就抒發一下己見,若小人在朝,與儒家旨義相悖,自然算不得士大夫。”身為主考官,居然正兒八經跟朱浩談論起小人算不算士大夫的問題。

不過這很符合袁宗皋出題時的要求,那就是自行討論,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正反都可展開論證,暢所欲言。

就在眾人以為朱浩得到袁宗皋答案後,會做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論斷時,他卻深鞠一禮,然後退回佇列中,緘口不言。

典吏有些訝異:“這位小官人,你已知何為士大夫,為何不說說你的觀點?”

朱浩禮貌作答:“學生其實已經回答過了,既然小人不算士大夫,那刑不上大夫的說法便有失偏頗,至於具體的……學生想聽聽另外幾位考生的意見。”

意思是我開了頭,不能什麼都讓我一個人說吧?

難道不該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

……

朱浩出來拋了個磚頭就跑,沒有圍繞自己的觀點論證問題,袁宗皋瞟了他一眼,微微搖了搖頭,看來似乎意猶未盡。

朱浩沉默不語,心裡卻在暗笑。

這就叫吊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