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璁厲聲喝問:“姓楊的,你要造反嗎?”

這次他已經豁出去了,之前楊一清勒令他出使,現在出使回來又不讓他去見皇帝,分明是楊一清已準備牢牢地軍權掌握在手中,或者說楊一清已準備用儒臣的方式“殉國”。

從楊一清的角度而言,如果軍權掌握在皇帝或者張璁這種人手裡,家國大事很可能會走向不可控的方向,他一定要為大明保留最後的顏面。

楊一清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有關入宮參奏之事,我會找人去做。你只管將出使內情詳細說出來,否則你立即就會被殺了祭旗。”

張璁心中哀嘆不已。

果然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前左順門事件結束後,皇帝掌控一切的時代在這一刻宣告終結,正所謂“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正是當前真實的寫照。

皇帝用一種不冷靜的消極避戰方式,讓熱血臣子心寒不已,以楊一清為首的文臣現在要行“政變”之舉,或者不能叫“政變”,而是楊一清等人,想以他們的方式決定這場戰事的走向。

張璁本來想去勸說朱四,要不咱審時度勢,投降也可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現在他知道,他已經沒有辦法跟皇帝講任何事情,甚至連城外敵人的需求,大機率也不會傳到皇帝耳中。

……

……

朱四躲在乾清宮,穿戴整齊,隨時準備跑路,卻一直沒有訊息傳來。

他的妃嬪都在這邊合衣打地鋪睡覺。

朱四等得心焦,信步走出宮門,到外面透氣,卻見周圍護衛已更換一批。

“陛下,楊閣老派人來,說要更換皇宮戍衛宮戍衛。”

張左一臉為難地出現在朱四面前。

朱四怒道:“朕早就看出來了,姓楊的有不臣之心!命令錦衣衛和金吾衛,牢牢把守好皇門!另外,派人去將姓楊的拿下!”

“陛下,這時候……要不以大局為先?”

張左生平第一次不想遵守朱四的命令。

朱四這麼做有點亂來的意思,雖然看上去楊一清有犯上作亂的跡象,但至少是在為大明鎮守最後的防線,如果這時候把楊一清給拿下或者殺了,軍中譁變……那皇帝就徹底失去人心。

朱四道:“怎麼,你也想造反嗎?”

張左急忙道:“陛下,若想守住京師,必須要留住楊閣老這樣知兵的老臣,比如昔日土木堡之變後,也是靠大臣于謙才將京城守住。陛下大可加強皇宮各處守衛,皇城各城門關閉,自此不見任何軍中來人。”

“嗯。”

朱四在仔細考慮後,答應下來。

跟楊一清鬧彆扭的風險太大,而且他的目的是要混出城,舉家跑到安陸去。

朱四心裡也在琢磨,還好朕一直都把安陸當成是備用的老巢,那邊的一切應該都修繕過了,只要合適的話朕就能入住,就不信那些賊寇能滿大明追著朕跑!

……

……

楊一清本來想把皇帝控制住,一切都在其掌握中,大明君臣的節操就能守住。

但隨著他派去接管皇宮戍衛的人遭遇失敗,甚至宮門口出現了跟錦衣衛對峙的局面,最後被皇帝的親信完全控制皇城要害之地,楊一清才知道其實軍中將士對自己的信任也是有限度的。

大敵當前,將士們支援他楊一清,不是要他犯上作亂,更多是因為他所說的怕亂臣賊子誤國。

而你派人去控制皇帝,這叫怎麼個說法?

“楊閣老,問過了,吏部尚書桂萼,本在城北負責防務,如今卻逃得沒了蹤影,或是入宮去了,暫且沒尋到人。”

楊一清聽了麾下將領的奏報,更是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