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中本想拿出大臣死諫的風采,卻突然發現自己要被當替罪羊了。

皇帝所說,聽起來有理有據。

要不是你這個兵部尚書無能,何至於令敵人殺到天子腳下,你居然還想拉皇帝一起墊背?

感情京師被攻陷了,皇帝必死,而你去投降敵人當臣子就行了?

皇帝不死社稷,你不好意思投敵,是吧?

……

……

王時中被拿下。

朱四當晚就要拖家帶口逃出京師,同時囑咐以京營一萬兵馬,加上錦衣衛、金吾衛等皇宮戍衛,其他皇親國戚帶不帶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一家得安穩。

準備時間異常倉促,前後連半個時辰都不到。

就在天黑前,朱四準備從西直門出城,卻被告知,城外各處都是敵人。

“殺出城去!”

朱四現在想的就是突圍。

京城太危險了,還是安陸那地方山高皇帝遠,距離海邊也很遠,就不信朕快馬逃走,那群人還能追上來不成?

等你們追到安陸,大不了朕再往西邊逃,總有地方是你們追不上的,等各地勤王兵馬把你們殺退後,朕再回來當皇帝。

他的想法……在大臣看來簡直不可理喻。

但朱浩卻覺得,這是朱四保住皇位最好的辦法。

別看慫,但明顯打不過的時候,只有留得青山在,才有機會翻盤,不然強敵環伺的情況下留在京城,目標這麼大,早晚要嗝屁。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皇帝都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京城被圍之前,逃走往往是不錯的選擇,比如朱四的後代子孫崇禎皇帝要是及時逃往南京的話,那大明江山說不一定還可以多維持幾十甚至上百年。

當然也有死守成功的桉例,可死守的代價就是與京城共存亡,可不是每個皇帝都有那魄力的。

騎在百姓頭上的權貴,也沒有死守的勇氣,明末那幫官員和勳貴開城投降李自成就是明證。

……

……

城中京營兵馬,從西直門殺出,本想趁著城外敵軍沒有集結完畢前,衝殺出一道缺口,為皇帝出逃創造條件。

等騎兵衝出城去,才發現想法太過天真。

火炮已經不是點、線的發射,而是全方位覆蓋,一通噼天蓋地的炮火下來,騎兵基本已經沒有幾個在馬上的了,連城門口都被炸得坑坑窪窪,左近的城牆也有諸多缺損。

剩下沒死的騎兵,就像驚弓之鳥一樣,狼狽逃回城內。

此時的朱四才知道,自己連逃走的路都被堵上了。

現在是不死戰也要死戰了。

為了洩憤,朱四讓人直接將王時中處決,就放在東直門城頭梟首示眾,甚至把王時中的頭顱掛在了城門樓上。

當然大晚上的也沒人在意城門樓上掛了什麼。

王時中成為這場戰事中為朝廷背黑鍋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