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代表神明消滅你(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浩在秘魯海岸登陸後,目標明確,就是要以聖胡安海灣的營地為依託,就此攻列印加帝國都城庫斯科。
但上岸後,他發現情況遠比他想象中更加順利。因為印加帝國此時正在急速擴張中,向北打到了後世厄瓜多首都基多附近,向南則抵達了智利的毛雷河邊,因吞併太快,消化不良,內部矛盾重重。
沿海地區因為物產不那麼豐饒,這附近的部落一直不受帝國中央重視,繳納的稅賦卻很重,導致叛亂頻發。
這附近土著部落最大的一支,跟帝國中央一直不對付,其領主名字一大串似乎叫什麼
“魯魯”,正率領部落武裝跟帝國正規軍作戰。沿海不是所有區域都是魯魯的地盤,帝國大軍已數次掃蕩過,卻沒有取得成效。
之前朱浩擊敗的守軍,多數都是帝國派來駐守的軍隊,現在連帝國正規軍都潰散了,地方上那些被壓迫的民眾自然選擇投靠更強大的
“有著神明庇佑”的一方,因為他們感覺到,只要跟大明軍隊聯合,就能對抗印加帝國那個看起來無比強大的國王。
“他們說,可以組織兩萬個人,帶著糧食,拿上武器,跟我們一起作戰!”當沿海部落聽說大明軍隊要去攻打庫斯科時,一個個土著瞬間從戰敗的俘虜,變成野心家,嚷嚷著要追隨大明將士去闖出一片新天地。
朱浩事前沒想到,自己到了印加帝國,會這麼湊巧,正好碰到印加帝國內部出現嚴重問題,統治搖搖欲墜。
不過這一切也算契合歷史發展,印加帝國正是無節制地擴張領土導致內部變亂頻發,當面臨西班牙人入侵時,束手無策,龐大的帝國轟然倒塌。
朱浩這次帶來的軍隊,武器比西班牙人還要先進得多,再加上他麾下有足夠多的阿茲特克人享受到良民待遇,在口口相傳下,很快就贏得沿海土著部族的支援。
“告訴他們,我們需要鐵礦石,給他們看樣品,便於找尋礦藏……我們還需要儘快找到銅礦和煤礦,他們要派出人手幫忙開採,我們會提供庇護,但他們也必須供給足夠多的人手!”朱浩本來可以先打下庫斯科,再考慮發展問題。
但現在他卻覺得,這兩件事可以同時進行。庫斯科那邊並不需要急著前去攻打,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庫斯科的印加帝國國王,很快就會知道大明軍隊到來,而他們應該早就從北方新拓領地的民眾那兒得知歐洲殖民者的厲害,那他們要麼選擇前來迎戰,要麼派人講和,可以先看看印加帝國國王的態度。
至於說怕他們全軍出擊,跟大明軍隊死磕到底,朱浩覺得完全沒那必要,因為印加帝國的軍隊數量不會超過十萬,在這個古老帝國中,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當兵,等級森嚴的他們,只有上層人士的子弟才有資格拿起武器,當然也不是說下層人就不用上戰場送死。
打仗的時候,底層的人充當了衝在前面送死的角色,連件武器都沒有,最多手裡拿著石塊,遠遠投擲,比如說先前划著獨木舟打算火燒大明船隊的土著,就是被帝國正規軍綁架的
“叛軍”奴隸,也是在上岸後朱浩才知道,其中甚至還有不少女性。印加帝國內部文明開化程度不高。
連正規文字都沒有的文明,能指望他們幹出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秘魯是南美洲礦產重地。
這裡盛產鐵和銅,當然金、銀這些礦藏同樣有,但對於朱浩來說,鐵才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無論將來造武器,或是發展工農業,甚至以此來造鐵殼子的輪船,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鐵。
但這些土著,連基本的銅礦開採都沒整明白,青銅兵器還沒用上呢,更別說讓他們去發掘鐵礦了。
不過好在這群人夠虔誠,他們又是本地人,對當地的地形地貌知根知底,按照朱浩所給樣品,加上鐵礦顏色特殊,還有朱浩對於秘魯礦區的一些瞭解……畢竟後世華夏跟秘魯間是有礦藏協議的,聯絡緊密。
登陸不到三天時間,朱浩就在距離營地不到三十里的地方,發現了鐵礦產區。
只是煤礦的規模和開採難易度,還需要進一步勘探,一時沒有結果。朱浩帶著除了駐紮在營地的軍隊,往內陸行進三十里,在一片依山面水的地方,山是一座四五百米高的小山,水是一個方圓幾十公里的湖泊,以一座土著城寨為基礎,修建南美洲的第二個營地,它將是今後鐵礦石主要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