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比奸,你還忠了一點(第1/3頁)
章節報錯
京城,皇宮。
朝議。
奉天殿內,君臣齊聚一堂,下面兵部尚書金獻民還在陳述來自西北邊關的戰報,對著奏疏一連讀了將近半個時辰,在場的大臣有能聽進去的,但更多人卻昏昏沉沉,紛紛打起了瞌睡。
西北軍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沒有太過直觀的概念,反正知道大明在西北就是採取守勢,韃靼人沒事就來襲擾,搶一番就走。
就算偶爾哪年發生一兩場相對大一點的戰事,雙方的死傷人數都在二十人以下……
因為雙方交戰的目的性很強,一個就是強盜,寇邊就是來搶掠財貨的,而另一方則要把強盜趕走,至於守家的一方最終損失點東西,好像官將也不是很在意,只要能把強盜趕跑就行。
跟韃靼人拼命,並不是西北文臣武將的第一選擇。
金獻民還在那兒全情投入,已然將奏疏的大部分說完,現場突然鼓譟起來。
金獻民還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等他繼續講述的時候,發現大臣們的聲音已經完全壓過他了,這才茫然地抬起頭來,發現皇帝已不在龍椅上,連同御座周圍那些太監也不知去了何處。
費宏走過來,拍拍金獻民的肩膀,意思是你辛苦了,講得很好,但我給你零分。
“陛下……”
金獻民以為自己沒聽到皇帝宣佈退朝的話,以至於才鬧到這般田地,但等周圍的人報以遺憾的神色,他才明白,皇帝實在不愛聽這些長篇大論,乾脆連招呼都沒打就走了,只有金獻民在那兒傻愣愣繼續說個不停,連皇帝什麼時候走的都沒留意。
……
……
大臣們出了奉天殿,武勳那邊還好,基本沒什麼意見,但文官這邊有點忍不了。
尤其是御史言官。
大禮議等事上,我們沒發言權也就算了,現在皇帝連早朝都是招呼不打就離開,如果這事我們都不加理會,那我們還算是忠臣嗎?
一群人義憤填膺,紛紛嚷嚷著要聯名上奏,找皇帝理論。
內閣四人回到值房。
劉春蹙眉道:“看來陛下對於早朝開始懈怠起來了,這朝堂恍忽間像是回到了幾年前。”
這話頗有點大不敬的意思,是拿當今皇帝跟前面的正德皇帝相比,而皇帝不上朝或者是懈怠朝政,那都是可以被往昏君裡面歸類的。
費宏沒說什麼,反倒是剛入閣的楊一清也一點表示都沒有,這讓劉春和賈詠多少有些意外。
賈詠問道:“幾位,是否應該上疏規勸一下陛下?翻過年後,陛下便經常輟朝,有時連理由都不給,說是躬體抱恙,但聽說宮裡邊連太醫都沒請,陛下分明是無心朝事。”
費宏無奈地反問:“勸了,又有何意義?”
賈詠一陣無語。
你這個首輔,縱容皇帝荒馳朝事,居然問我說勸了有什麼用?沒用難道我們就不勸諫了?難道不怕皇帝一步步把大明帶到溝裡?
劉春嘆道:“至少現在隔三差五的陛下還出現在朝堂上,就怕未來……不好說啊……”
言語間,他還特意往楊一清身上看了看,他十分想知道楊一清心裡是怎麼想的,畢竟楊一清在內閣四人中,看起來地位最低,但其實在朝中的聲望卻是最高的。
如果楊一清想在內閣有所表現,這難道不是個契機?
但顯然楊一清自己並沒有把這當成機會。
費宏搖頭道:“要勸服陛下,非要有合適的人出面才可……你們認為現在朝中有什麼人可擔當此重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