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皇帝,還是朱浩,對黃瓚的立場都有些意見。

黃瓚明明是受朱浩推薦,成為皇帝的心腹,結果這個自己人卻跟皇帝一直貌合神離,在大禮議的問題上就經常掉鏈子,後來閣臣不想幹了,回到戶部當尚書,也是因為其頂不起事。

現在倒好,黃瓚直接跟楊一清混一塊兒了……

可楊一清入閣後,怕是地位都不及黃瓚,到時黃瓚跟楊一清的關係,是不是要重新界定一下,到時楊一清會聽黃瓚的?

“就先這樣,石學士太老了,回頭讓他退下去。”

朱四好像終於想明白了。

內閣不需要兩個護禮派的人,而楊一清再怎麼不堪也算“議禮派”中人,雖然楊一清只是發表過一些支援大禮議的內容,並沒有公開表達過對議禮的支援。

但皇帝總覺得楊一清在吏部尚書任上太過於指手畫腳。

如此一來,乾脆讓石?滾蛋,楊一清補位。

張左遲疑道:“石學士他……”

“沒有劉閣老年老是吧?但劉閣老怎麼說也是敬道的人,回頭朕怎麼都要讓他當幾天首輔,也算是對得起敬道了……若劉閣老致仕,敬道恨朕該怎麼辦?先按這個方向制定計劃!回頭跟大臣議一下,內閣增加人選之事吧!”

……

……

皇帝對內閣大學士,要麼不加,一次加倆。

次日朝會朱四提到這事時,很多大臣都表示不解。

過去一兩年時間,內閣可說是大明官員變動最為頻繁的地方,光是首輔就接連換了兩次,閣臣更是一波接著一波輪換,當然翰林學士那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總的來說,皇帝在翰林體系的官職上折騰太多。

皇帝此舉還是被很多人看出端倪,閣臣的位置說是為朱浩而留,還不如說是給楊一清準備的。

朱浩連翰林學士都不想當,難道會想入閣?難道他不知道自己資歷不足,進了內閣也沒人聽他的?

“黃老,您看這事有何風向?您且說來聽聽。”

散朝後,黃瓚身邊圍攏不少人。

現在黃瓚在朝中可說是個意見領袖,主要是議禮派現在只剩下個黃瓚,別人要麼死了,要麼被髮配去西北當什麼陝西布政使,再或者像朱浩這樣壓根兒就不管事。

議禮派不是黃瓚當家,也得是他當家。

黃瓚道:“陛下此舉在於撥亂反正,內閣處置政務要更加嚴謹才是。”

黃瓚的意思是皇帝看似針對的是內閣,其實鋒芒直指石?和賈詠二人。

這兩個基本上要退下來一人,為楊一清入閣讓路。

楊一清乃議禮派,進入內閣後會空出吏部尚書之職,很有可能就是他黃瓚接任,黃瓚對楊一清入閣可說費盡心機,他現在閣老當過了,戶部尚書也當過了,知道做首輔沒希望,就指望當個吏部尚書,風風光光致仕還鄉,這輩子官途就算是走到底了。

眾人說話間,楊一清那邊也聚攏不少人。

費宏他們並不與這些人走一路,徑直回到文淵閣。

進到值房後,劉春笑道:“看來楊部堂和黃部堂很受歡迎啊,現在他們身邊已經收攏一批人。”

劉春的話,純粹就是調侃楊一清和黃瓚結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