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素珍的回答很乾脆:“我就不去了,去了徒增傷感而已。”

朱浩看得出來,婁素珍對唐寅還是很在意的。

只可惜二人有緣無份,當初連朱浩也以為,只要婁素珍沒了寧王妃這層身份,她跟唐寅的愛情就能修成正果,因為就算不是他朱浩出手相助,婁素珍也會幫唐寅逃出南昌。

但現在朱浩知道了,婁素珍身上“寧王妃”的烙印一輩子都抹不去,說白了二人“恨不相逢未嫁時”。

“先生這兩天時常唸叨你,說最懷念的便是在南昌時,與你一同吟詩作畫,欣賞湖畔風景。”

朱浩倒不是瞎編。

當唐寅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時,只能去回憶舊時美好時光,而對唐寅來說,前半生痛苦,後半生似乎更痛苦。

唐寅後半生所謂的痛苦,是建立在當官很煩的基礎上,頗有點無病呻吟的意思,所以當唐寅回憶起美好往事,自然會想無官一身輕時,那會兒無憂無慮,身邊還有個天下聞名的才女婁素珍當學生,一起寫詩作畫……何等愜意。

婁素珍坐在那兒,若有所思。

朱浩實在忍不住心裡的好奇,又問道:“夫人,是你回絕先生婚嫁之請的吧?”

婁素珍搖搖頭:“他沒提過,我也沒回絕,其實我們彼此都很清楚,就這樣最好。”

意思是不需要探討誰等誰,誰拒絕誰的問題,兩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其實是心知肚明的事情,明知道提了對方會回絕,為什麼要給彼此難堪呢?

但在朱浩看來,對於這件事更不甘心的人是唐寅。

“我能感覺到,他死之前已經了無遺憾了。”婁素珍道。

朱浩好奇地問道:“你是如何知曉的?”

婁素珍道:“我眼中的唐伯虎,一生中沒有解開的心結太多,以至於只能鬱鬱而終。但現在的他卻像是拋卻了一切煩惱,可喜可賀啊。”

“哦。”

朱浩琢磨了一下這番話的意思。

大概是說唐寅為人小氣,糾結於過往之事,始終掛懷於心,而在自己的轉述中,近來唐寅雖然也不時回憶往事,但明顯什麼都放下了,所以“死而無憾”。

朱浩不由想說,你婁素珍好像是唐某人肚子裡的蛔蟲,連這都知道?

正因為唐寅知道了我的過往,瞭解到原來他已經逆天改命,活得比歷史上的自己更為瀟灑,也知道那個時空中的婁素珍早就葬身鄱陽湖,所以才會放下所有心結,甚至有點含笑九泉的意思。

婁素珍問道:“所以開解他的人是公子你嗎?”

“嗯。”

朱浩笑了笑,道,“或許夫人即將病故時,我也可以開導……我這個人一向喜歡勸人從善。夫人你是知道的。”

婁素珍白了他一眼:“公子可以開導任何人,卻不必開導妾身……從妾身被公子所救後,這條命便是多餘的。能多活一天,對妾身來說便是賺的。”

朱浩點頭。

婁素珍對唐寅之死或有遺憾,但也就那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