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並無試探之意義(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璁提到讓朱浩回來辦事,非常符合朱四的心意,他當即便答應下來。
旁邊的席書沒想到,張璁居然會這麼建言,還得到皇帝應允,不由暗自搖搖頭。
……
……
一封急召朱浩回京的密詔,從西山發出。
朱四沒讓朱浩去西山,而是讓其直接回京城,讓朱浩出面彈壓這次可能會出現的文官抗議事件,等於說事情尚未發生,朱四這邊已在未雨綢繆。
當朱浩在以船廠為中心的天津城收到朱四密詔時,事情已過去兩天。
“朱侍郎,我看你還是早些出發回京城吧。”
徐階早就不想在天津停留了,知道朱浩要回京城,忍不住出言催促。
朱浩心想,真不該讓徐階看到這封密詔。
宰相起於州部,勐將發於卒伍,在朱浩眼裡,不管是官員和武將最好都要有基層實際工作經驗,否則就有可能犯紙上談兵的錯誤,耽誤國家大事。這徐階一點務實精神都沒有,不肯腳踏實地做事,只想待在翰林院享清福,朱浩本對其寄予厚望,希望徐階能繼承自己衣缽,現在看來失算了。
當然,朱浩不瞭解的是,徐階的志向從來都不是什麼改變時代,就是想安心做官,只求名利而從不想自己要為大明做點什麼,口中雖然常講為國為民的大道理,其實其所有考量都是為自身利益。
升官,把權力牢牢地攥在手裡,掌控別人的命運,這才是這個時代儒官真正的追求。
朱浩是有權力不去爭取,而徐階則是擠破腦袋往上擠,兩人有著本質的區別。
朱浩道:“子升,你想跟我一起回京?”
徐階心中一百個樂意,但他還是裝出矜持的樣子:“我是工部郎中,現在這裡需要我,我便留下來幫你照看。等你把事情辦完……”
大概意思是你辦完事就回來接替我。
到時候你留下,我就可以回京了。
朱浩很想吐槽,你也不想想就算我來接替你,你回京城能做什麼?
真以為翰林院是想來就來、想去就去的地方?
你既然又一次從翰林院出來,那就先幹滿六部的差事,就算不想在船廠混,也把你工部郎中的差事混個幾年再說,不然你真以為你可以三年內跳升到侍郎級別的官位上?
不要拿我當榜樣!
你徐子升不過才當了一年官而已。
“一起回去吧。”
朱浩道,“回到京城後跟我一起到各衙門走走,看看各處的反應。你知道我們回去作何吧?”
徐階問道:“作何?”
連做什麼都不知道,一門心思回京,朱浩心說,你徐子升心可真大。
“我這趟回去,或許會面對洪水勐獸,你最好有個心理準備!”
“沒事!”
徐階倒很坦然,不管遇到什麼麻煩,只要有朱浩在前頂著就行,哪裡需要他來操心?說不一定還可以坐享其成。
……
……
從天津到京城有三百多里路程,回京的話朱浩一行需要三天時間,這還建立在一路奔波不停的基礎上,兩地如今沒通火車,一路騎馬的話會很疲累。
與此同時,席書和張璁已經坐上了回京城的火車,他們在西山伴駕兩天,沒得到任何勸諫皇帝的上奏,等於說……朝廷上下對朱四這次出巡選擇了無視。
皇帝不在朝堂,大臣不用天沒亮就上朝,還樂得清閒呢。
而且皇帝出巡已經是現實,就算上疏建言也阻止不了,那還不如選擇預設,讓大家都痛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