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召楊應寧回朝(求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當天是唐寅正式入閣的日子,朝堂上朱浩不在,而朱四拿出一份奏疏,提到楊一清回朝之事。
朱四道:“鎮江的楊老部堂,就算一直都在賦閒中,卻不忘朝中大事,朕屢次派人去跟他談論國事,甚至連大禮議也曾詢問過他的意見,均得到支援。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朕準備派人去召他回京。”
劉春出列道:“陛下,只怕楊部堂不會輕易出山吧?”
“事在人為。”朱四道,“朕一片誠意,難道他會拒絕?這欽差重任,你們認為,朕應該委派給誰呢?”
在場大臣面面相覷。
這件事原來只是通知我們,根本不是來與我們商議,至於楊一清是否回朝……雖然看起來此人回京能讓朝中老臣勢力更加穩固,但要命的是楊一清先前多次表露出支援大禮議的態度。
也就是說,楊一清就算回來,也不可能為傳統文官勢力撐腰。
那召他回來幹嘛?
朱四見文武百官不言,多少有些不悅:“難道就沒人能替朕把這位名臣請回來,讓大明江山穩固,國勢蒸蒸日上嗎?”
張璁走了出來:“陛下,臣舉薦,翰林侍讀桂萼前去鎮江,請楊部堂出山。”
張璁的話,多少讓人意外。
不過想想也就明白了,桂萼是張璁在南京的舊識,逐漸透過大禮議對外發表意見,得到皇帝關注,並順利入翰林院為侍讀,張璁讓桂萼走一趟,那就是說……張璁想把自己歸入楊一清麾下。
但若楊一清回來,到底張璁和楊一清誰排次居上,這就有說法了。
本來楊一清一定能壓住張璁,但問題是張璁現在已經是翰林學士,回頭若是被皇帝提拔入閣的話……楊一清一定能壓得住這個入朝沒幾年的進士?
朱四道:“桂萼?還有不同意見嗎?”
黃瓚走了出來:“臣推薦,禮部朱侍郎前去。”
又是不出意外的舉薦。
現在多數人都能看出來,朱浩就算不是傳統的議禮派成員,也是傾向於議禮派,而皇帝對朱浩的破格提拔,可能有朱浩是唐寅學生的原因,但更大的可能是……朱浩這小子就是個二五仔,以前潛伏在文官這邊當臥底,現在只是公開了其真實身份。
“不好。”
朱四直接回絕了這個意見,“朱侍郎最近還有很多差事要做,朕對他的任用也愈發多起來,怎可能讓他去鎮江?這一去,可能就要一兩個月,還是讓桂萼去吧。”
在場大臣心裡都很奇怪。
讓朱浩出京城一兩個月,皇帝就受不了了?
那以前朱浩去個南京,還三四個月呢,去永平府當知府,也一去數月,甚至皇帝你還發配朱浩去西山煤礦服役兩個月呢……皇帝你不會是健忘吧?
難道說,彼一時此一時?
再便是派誰去,真有那麼重要?不管是朱浩,再或是桂萼,只要楊一清真心想出山,怎麼都會接詔。
不想出山,就算皇帝你親自登門,也白搭。
……
……
朝會結束。
朱四返回乾清宮,猶自不忘派人傳旨,將唐寅召進宮裡,同時讓另外四名內閣大學士到乾清宮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