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禁城,乾清宮。

朱四將內閣現有四名閣臣其三,除了唐寅外全部召來敘話。

議題只有一個,又要增加一名閣臣人選,以維持之前五名閣臣的格局。

“……朕有言在先,唐先生只是在內閣充數的,他不算正經的閣臣,朕要增加一名正統的閣臣,朕初步設想是讓朱敬道入閣。不知你們有何意見?”

皇帝很直接。

先表明目的,再推薦人選,也不廢話直接把朱浩扶上位。

眼下三人中,雖然石?對朱浩在新皇體系的定位不太清楚,但費宏和劉春卻門清,朱浩乃是皇帝身邊的頭馬。

皇帝要把自己最倚重的大臣安排入閣,怎麼看都合情合理。

但從官員升遷角度來說,這又非常不合理。

劉春道:“陛下,朱敬道正德十六年才中狀元,而今不過是嘉靖三年,滿打滿算也才三年時間,做到禮部侍郎、工部侍郎兼侍讀學士,已是陛下的恩賜,何以要入閣,讓朝中臣僚非議呢?”

朱四皺眉不已:“劉閣老,朕聽說朱敬道救過你的命,跟你的私交還不錯,連你都不支援他?”

劉春道:“老臣只是從現實出發,這也是為他著想,以他如今在朝中的地位,遭受非議已很多,若貿然入閣,只怕會被更多人針對,以後再難於朝中有所作為。”

一旁的石?聽了非常認同。

他還沒站出來表態,劉春就旗幟鮮明地反對。

費宏自然也不想讓朱浩入閣……倒不是為朱浩著想,而是不想讓大明官場秩序就此陷入混亂,更不想有人威脅到他的地位。

費宏不出面說,是因為他覺得皇帝讓朱浩入閣,本來就是針對他的,他要儘可能不去表態,免得跟皇帝間出現意見上的爭執。

朱四在這兩年,可以說徹底把他們這群大臣給打壓下去。

費宏屬於那種有主見,但喜歡藏在心裡的主。

朱四不耐煩地道:“那你覺得,朱敬道應該幾時入閣才行?六年?九年?還是說等他四五十歲以後?那時候朕是否還活著都另說!”

這個問題,明顯就是抬槓,劉春根本就不會作答。

“哼!”

朱四有些著惱,“那你們不同意讓朱敬道入閣,敢問你們還有何好人選?別讓你們推薦的時候不說話,等到朕提名,你們又反對!”

費宏聽出一些苗頭。

如果皇帝執意讓朱浩入閣,那估計他們這幾位閣臣沒有反對的權力。

眼前的小皇帝已經固執到了一種很變態的地步,既然現在皇帝拿出可以商量的口吻,這說明這件事還有商議的餘地,或者說朱浩那邊也有一些想法……

皇帝並沒有確定下來。

如此一來,就必須有個能讓皇帝和朝臣都覺得信服的人出來挑大樑。

可眼前因為朝中一番大變動,楊廷和、蔣冕、毛紀等老臣均已經退了下去,豐熙還被髮配戍邊,好像真沒有誰有資格成為這個人選。

石?不顧一切走出來道:“陛下,臣舉薦翰林學士賈詠,他才德兼備,可堪此重任。”

把賈詠舉薦出來,可以說是傳統文臣勢力最後一張牌,除了賈詠,剩下的李廷相、顧鼎臣等人都已經無法挑起大梁了。

“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