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 孫老頭的時代結束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朝會。
蔣冕第二次請辭,朱四仍舊不允。同時被駁回請辭的還有毛紀。
除了蔣冕和毛紀,朝中幾個尚書、侍郎,六部九卿,沒有再提出辭呈的,大概這請辭的事也要保持個節奏,一個輪著上,皇帝對於大禮議沒有太過激進,大臣在請辭方面也要留一點餘地,以保證君臣間不徹底撕破臉。
有關三個翰林學士中選擇一人入閣之事,暫時也沒著落。
朝會上商議半天,最後話題還是帶回誰當戶部尚書的問題上,相持不下,也沒給出準確的答案,最後此話題便被擱置。
畢竟當年秋收已結束,孫交把基本的差事都完成了,這會兒有沒有戶部尚書並沒有那麼著急,大部分的事項交給兩個戶部侍郎,還有總督京倉的官員,出不了任何差錯。
而與此同時,孫交不等新任戶部尚書人選定下來,就帶著家人返回湖廣。
朱浩作為女婿,自然要去相送。
孫交來京城的時候沒帶什麼家當,可說是子然一身,走的時候則大車小車裝載的東西非常多,因為是去湖廣,孫交沒打算坐船走運河,而是準備以馬車行進,一家人共乘七輛馬車,此外還有扈從人員二十餘人騎馬跟隨,其中有皇帝派來的十名錦衣衛。
可說風光無限。
臨走時,一大清早朱浩就帶著孫嵐過府,孫交好像對這個女婿沒什麼好說的,只是簡單叮囑了一下以後有什麼情況儘管跟他兩個兒子說。
孫元繼續留在翰林院做編修,而孫京則在國子監讀書,現在孫家利益跟新皇繫結在了一起,孫交作為老臣,當他是戶部尚書時要跟皇帝保持一定距離,但等他離開後,兩個兒子不用恪守老爹的中立立場,以孫交的意思,他們想咋地咋地,當爹的不會管。
也主要是孫元和孫京在朝中沒多少影響力,左右不了局勢,全看女婿翻雲覆雨,操縱大局。
「好好為朝廷效命,不必送出城了,就在這裡作別吧。」孫交說完,在兩個兒子相扶下,往自己乘坐的馬車而去。
孫嵐立在那兒抹眼淚。
朱浩依言沒有去相送,等到孫交上了馬車離開,夫妻二人都只是立在門口看著。
不單女兒、女婿,孫元和孫京兩兄弟也沒被準允出城相送,都被倔老頭孫交給趕了回來。
「敬道,要是有時間的話,我們喝杯酒,聊聊吧。」孫元帶著弟弟過來,見妹妹在那兒啜泣,沒去安慰,先跟朱浩搭話。
朱浩道:「你們以後住在何處?」
孫元道:「內府先前來人知會,說這府宅暫時留著,以後我們兄弟仍舊可以住在這裡……不過今後二弟多住在國子學,少有回來,我在翰林院附近也租了個宅子,恐怕很難顧及這邊。」
孫交一走,孫家兩兄弟失去了靠山,以後他們的仕途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孫京作為國子監生影響倒沒那麼大,而孫元本身就是皇帝為了安撫孫交才從地方調到京城來當翰林編修,現在孫交走了,估計孫元開始盤算以後外放地方的事情了。
「擇日再聚,或到我府上拜會也可,今日就不必了吧!」
孫交離開,妻子心情低落,朱浩現在可沒心情跟孫家兩兄弟喝酒談事。
孫元也不勉強,決定返回翰林院坐班,這時孫京湊了過來,好奇地問道:「妹夫,最近少有聽到外邊人提及您,不知最近您在做什麼?「
比起兄長,孫京性格更為開朗,身上有點紈絝氣。
雖然朱浩是他的妹夫,但他說話還算客氣,朱浩也知道最近孫京跟孫孺等人走得近,現在孫京也成了議禮派的一員,國子監中對於大禮議的爭論非常激烈,有關新皇應該繼嗣還是不繼嗣的問題,國子學的風向已逐
漸扭轉,趨向於新皇不繼嗣計程車子居然更多些。
這也體現出輿論的力量。
歷史上朱厚熄在大禮議上能取得成功,除了他自己近乎剛愎自用般的堅持外,還有就是有著民間輿論支援。
因為朱厚熄沒有一天給別人當過兒子,再加上興王府就他這一根獨苗,使得大明對於這個皇帝為親生父母爭取封號的舉動,逐步贏得民間輿論。
朱浩道:「沒什麼事,近來連翰林院我很少去,就等著外派官缺呢。」
「你要到外地當官?」孫京很不解。
以孫京所得到的訊息,朱浩很牛逼,雖然具體怎麼個牛逼法,孫交和孫孺等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但他還是覺得朱浩好像是隱藏在普通人中的「高人」,但以朱浩的口氣,更像是個鬱郁不得志的年輕官員。孫元在旁道:「好了,以後有工夫再敘……謹記父親的話,你回到國子學後要用功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