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選擇性同意(第2/2頁)
章節報錯
孫交道:「老臣年老體邁,實不能堅持。「「這樣啊……」
朱四沉吟了好一會兒,才道,「孫卿家,莫說朕不體諒,當初讓你回朝,也的確難為你了,你如此年歲,還要沒日沒夜為朝廷的大事小情操勞,朕感念你為朝廷所做貢獻,就同意你回鄉。朕賜你吏部尚書名銜,來日便退了吧。」
在場很多人聽得一臉懵逼。孫交請辭,就這麼準了?
雖然加上吏部尚書頭銜,聽起來是對孫交的一種褒獎,但讓孫交如願退下去,就說明皇帝對孫交還是有所不滿。
讓你孫老頭沒事總喜歡當中立騎牆派,這下吃虧了吧?我們不待見你,皇帝也沒把你當自己人!
本來你熬過今天,或許就能當真正的吏部尚書,偏偏這時候跳出來找存在感,終於吃癟了吧?
「謝陛下隆恩。」
孫交如願以償,心中大慰,臉上浮現笑容。朱四轉而瞪向禮部尚書汪俊,問道:「禮部,你們是不願意執行朕的諭旨,要跟朕作對到底是嗎?你身為禮部尚書,沒有把朕放在眼裡嗎?」
汪俊一看這架勢,好像明白到什麼。
其實不但他明白了,那些挑頭的頂級文臣,諸如蔣冕、毛紀和喬宇等人,也都看明白了。孫交請辭能成功,那是在給他們打樣呢。皇帝這番斥責汪俊的話,不正好說明,皇帝想讓汪俊主動請辭滾蛋嗎?
汪俊道:「臣無能為力,請陛下另請高明!」說著,汪俊也把自己準備好的請辭奏疏拿出來,這東西眾人已商議好,在場文臣幾乎是人手一份,只是孫交先拿出來而已。
張佐趕緊下來,把汪俊請辭的奏疏轉交給朱四。朱四接過去看過,冷冷道:「汪尚書為朝廷鞠躬盡瘁,在議禮之事上出力不少,只是沒有洞悉朕的意圖,總是想跟朕做一些不同的選擇……好吧,朕也不為難你,你也回鄉頤養天年吧。」
皇帝這次不同於同意孫交請辭,對汪俊的態度,分明是讓汪俊主動辭職,毫無情面可講。甚至可以說是把汪俊趕出朝堂。「陛下,請三思而後行。」
蔣冕雖然知道請辭是一種要挾的手段,但現在汪俊的請辭真被皇帝同意了,他還是要趕緊出面為汪俊爭取。
要是禮部尚書都幹不下去了,那誰來阻擋皇帝大禮議的程序?
朱四道:「汪尚書主動請辭,難道朕要拂了他的面子嗎?還是你們覺得,朕跟諸位卿家應該繼續這麼僵持下去?
「朕把話放在這裡,大禮議朕是堅持要推進的,這已不單純是朕一個人的事,而是大明朝廷上下人人皆都應該在意的事。禮部尚書不能議,那就換一個禮部尚書上來,諸位卿家有意見嗎?」
「陛下……」蔣冕實在聽不下去了。
皇帝剛把汪俊趕走,意思是還不滿足,要繼續對他們這
些老臣下手。
蔣冕等人是何等委屈,自己一心為大明,卻落得被皇帝厭棄的下場?
文臣既不能體諒皇帝的想法,皇帝也不會跟文臣做同一考量,雙方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好像只能一拍兩散。
朱四厲聲喝道:「諸位卿家,現在議禮之事先放在一邊,你們說說,誰來擔任禮部尚書,可以推進朕的主張?現在就廷推吧!「
汪俊人還沒走,茶已經涼了,當著汪俊的面,皇帝就要讓在場大臣推薦新的禮部尚書人選?
黃瓚毫不客氣地走了出來,道:「南京兵部右侍郎席書,可堪當此任!」
「啊?」在場文臣一片譁然。
皇帝剛說要廷推,你黃瓚就這麼迫不及待把議禮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席書調到京城來當禮部尚書?
還有王法嗎?還有天理嗎?
朱四道:「席書?就是前湖廣巡撫席書?他的主張,朕看過,既能引前朝舊典,又有新主張,以他為禮部尚書,最合適不過,諸位卿家有何意見?」
蔣冕毫不客氣地出面拒絕:「陛下,不可!」朱四冷聲喝問:「蔣閣老,要是有更好的人選你就說出來,光說不可,算什麼意思?「
君臣間火藥味非常濃厚。
蔣冕知道勸不下去了,舉薦非議禮派的人出來,皇帝也一定不會同意,此時只能走「最後一步」,他舉起自己的請辭奏疏道:「陛下,老臣請辭!」
「不準!」
跟之前二人請辭獲得當場準允不同,朱四這次連想都沒想,便直接回絕了蔣冕請辭的提請。
這點連黃瓚一時都沒看明白。
朱四道:「朕同意更換禮部尚書,是讓你們重新議定大禮之法,如果全都是先前毛尚書和汪尚書這樣的人,那最後結果豈不是隻有一種?每次都跟朕的訴求不同?現在朕只以禮部尚書之職,換諸位安心留在朝堂,你們可是要全部請辭,來給朕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