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分化瓦解(第2/3頁)
章節報錯
反正這次的事,他張永逃脫不開干係,不成功便成仁。
「張公,建昌侯都覺得好的策略,真的行嗎?」
軍中還有個反對此事之人,自然是居庸關守備李鏜,在李鏜看來,張延齡屬於不懂兵的典型。
往往這種不懂兵的人可以作為「明燈」。
跟賭博相似,只要這種人押寶在哪邊,押他對面準贏,一個戰場門外漢都覺得好的事,指定是紙上談兵,沒有好結果……可現在張延齡居然跟這場戰事的最高指揮官唐寅是一路人?
張永抬頭看了看天色,道:「可惜今天陰天,看不到月光……快滿月了吧?」
李鏜一怔。
張永這話是什麼意思?
咱今晚要折戟沉沙,以後再也看不到滿月了?
是不是連明天的太陽都看不到了?
便在此時,一名小廝模樣的人跑了過來,湊到張永耳邊說了一番話,張永臉色立變。
李問道:「張公,何事?」
「呼…」
張永撥出一口氣,氣息濃重,「怕什麼來什麼……京城來人了,正在南關門前……去,派個人把人接進來,不要讓唐大人看到,直接咱家來接見便可!「
「是!」
李鏜不知道是什麼人,但感覺到,很可能是皇帝對立陣營派來的人。
..........
...........
李鏜沒有估計錯。
來的正是楊廷和的兒子楊慎。
一早得知訊息後,楊慎得到父親的授意,拿著楊廷和的信函,馬不停蹄往居庸關而來,不到一天時間走了一百多里路,終於在入夜後抵達。
對武將或者是傳驛的人來說,一天騎馬行一百里,那都不叫事。
可對於楊慎這樣的文人,這一天下來,骨頭都快抖散架了。
楊慎來居庸關的目的,自然不是為見唐寅,連楊廷和都知道,這件事想讓唐寅收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皇帝當天避朝,其實表現出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等戰事結束後,再來論功過。
可楊廷和不能容許這種情況出現。
一旦戰了,無論勝敗,都是楊廷和不想承擔的後果。
唐寅輸了,大明居庸關很可能要有危險,即便能以此打擊小皇帝的盲目自信,但承擔的代價太大,是楊廷和不想看到的。
若是唐寅贏了……
楊廷和也不會覺得有多榮幸,這會讓他在朝堂的聲望嚴重降低……你反對的事,結果新皇跟唐寅聯手做成了,你楊廷和以後有什麼臉面發號施令?
所以對楊廷和來說,勝敗都不可接受,最好結果是「不戰」。
也就是說,到現在這一步,就宣告一切戰略都完結,楊廷和收益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