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翰林院檢討(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三成了人見人怕的長公主,連京泓都不想沾染。
這讓朱四無比鬱悶。
好不容易有個機會把自己的姐姐推銷出去,結果連以往朱三瞧不上眼的京泓,都不稀罕跟朱三成婚,這下朱四心裡已在為姐姐的終身大事發愁。
翌日朝堂。
眾大臣上朝,突然發現一個跟以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首輔大學士楊廷和沒來。
即便很多大臣猜到楊廷和可能致仕了,但也有人心存僥倖,或許楊廷和當天只是病休沒有親至呢?
皇帝豈能就這麼把有擁立之功的內閣首輔給趕走?畢竟楊廷和在嘉靖朝執權柄不過兩年出頭的時間。
朝議開始,楊廷和仍舊沒有現身。
朱四在朝會初時,就對在場大臣說明了情況:「……楊閣老八次請休,情真意切,朕無法挽回,只好同意讓他回鄉頤養天年。」
「啊!」
滿朝譁然。
雖然早就料到會是這個結果,但眾官員還是接受不了。
楊廷和在文臣中雖然很強勢,可始終是朝堂上的指路明燈,有楊廷和在,感覺就能把小皇帝給壓制住,而現在楊廷和走了,那以後朝中誰能跟小皇帝針鋒相對進行抗爭呢?就算有人敢出來爭,也會覺得背後少了撐腰的,心先虛一半。
朱四道:「朕感念楊閣老對大明、對朕所做貢獻,將賜書券、金銀、綢鍛、車駕和僕從若干,並依照之前承諾,蔭其子為錦衣衛指揮使。」
禮部尚書汪俊馬上出列:「陛下,楊中堂乃朝廷中流砥柱,如今大明內憂外患,切不可讓他離開,尚需他這樣的忠直之臣坐鎮中樞,以防宵小趁機作亂!」
朱四不滿地質問:「汪尚書,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沒有楊閣老坐鎮,朝堂就會大亂?是朕趕他走的嗎?明明是他屢次上奏請辭,結果你們也看到了,朕多番懇求他留下,但他執意要走,如之奈何?」
此話一出,連汪俊都不太好繼續說什麼。
雖然誰都清楚,楊廷和是被小皇帝逼走的,但這種「逼」,卻是潤物細無聲,就是讓楊廷和一點點在朝中混不下去,逼著楊廷和主動請辭,皇帝還不斷出言挽留,體現出君臣互相倚重難捨難分的模樣,最後結果以楊廷和離朝告終。
「楊閣老一再對蔭封之事上疏回絕,朕會再給他考慮時間,諸位卿家,朕非無情無義之人,以後內閣便以蔣閣老為首,有關朝中事務,朕也會多采納內閣的意見。」
朱四當場表態。
你們這些大臣,朕知道你們都願意聽姓楊的話,但就算姓楊的走了,內閣還是以他派系的蔣冕來掌舵,跟以往有什麼區別?
就在還有一些御史言官准備出來繼續跟朱四爭論時,孫交往前大踏一步,舉起笏板道:「老臣年老體邁,請陛下開恩,讓老臣也能回鄉頤養天年。」
在場大臣看到孫交這模樣,就知道老傢伙又故意出來找事。
人家楊介夫為國為民黯然離朝,而你孫老頭純屬為個人私利而惺惺作態,現在估計你孫老頭心裡正竊喜不已吧?楊介夫走了,你的派系在朝中就少了最強大的對手,終於輪到你耀武揚威了。
朱四道:「孫部堂,你就不能多留朝一段時間嗎?」
「老臣……」
孫交正要繼續請辭,突然意識到皇帝的話不太對。
多留一段時間,意思大概是你不用留太久,能不能別在楊廷和請辭的當口出來搗亂?怎麼什麼事你都要摻和一腳?
朱四有些不耐煩:「就算楊閣老走了,朕也希望朝中各衙門能做到平穩過渡,一切都以此為目標,至於有人想為楊閣老說情挽留,隨便吧,朕不會跟你們解釋太多。」
提前堵住出來勸諫的言官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