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誰是元兇?(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了駱安的話,嶽亭安瞬間感覺自己站起來了。
先前在喬夫人那兒受的氣,好像能一股腦兒發洩出來……你喬夫人再牛逼,也不過只是巴結到知府身邊的幕僚,再往上說是巴結了知府,現在我結交到的可是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
而且鎮撫使說了,那位知府要不了多久就會滾蛋,到時新知府好像先前那位張知府一樣是皇帝的人,那我豈不是站對了隊伍,就此一飛沖天?
有了此等想法,嶽亭安不再懷疑駱安的用意。
很快雙方就商議好計策。
在去礦場搗亂這件事上,錦衣衛不能親自出面,畢竟現在名義上,礦場的經營權還在錦衣衛手上,總不能錦衣衛跑去自己的地方搗亂吧?
但現在既然新知府已派人去接管,嶽亭安要帶人去搗亂,那就要展現出一定水平。
……
……
在錦衣衛的挑唆下,嶽亭安果斷出手。
岳家發動了家族名下家僕、佃戶,以及在礦場附近收買了諸多百姓,還挑唆了不少不明就裡的群眾,一共有一千多號人,突襲了錦衣衛跟本地府衙正在實現交接過渡的礦場。
錦衣衛對於擅闖者,沒有任何阻止的動作,反而是讓開路,讓鬧事的百姓衝了進去,一如先前駱安對嶽亭安承諾的一樣。
而府衙的人,多數都在就近的礦場,等得到訊息趕過來,鬧事的百姓已把礦場裡的東西給打砸了一遍。
府衙派來辦事的衙差攏共不超過二十人,最後還是等鬧事的百姓撤離後,抓了幾個落在後面的傢伙……這些人多數是附近的地痞流氓,渾水摸魚想偷點東西回去。
此事一出,知府衙門馬上派出衙役拿人。
隨即又去抓了幾個據稱是帶頭鬧事的百姓,直接關進府衙大牢。
此事一出,輿論一片譁然。
本來就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訊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御史言官借題發揮,參劾知府朱浩辦事不力,還沒把礦場接收下來就導致地方混亂,還說傷及無辜百姓云云……罔顧此番鬧事雙方基本沒有正面接觸過。
這天朝會。
沒有任何一名大臣出來提及此事,連先前上奏的科道言官,也都變成了縮頭烏龜,全都緘默不言。
顯然,這次的事出現在錦衣衛跟永平府知府辦理礦場交接事宜的時候,很難界定出事的責任方在誰。
因為錦衣衛平時跟地方百姓積怨太深?還是地方百姓對知府衙門接手礦場而心生不滿?
雖然很多人參劾,但朱浩既是楊廷和的人,又是孫交的人,在這件事上要說朱浩又責任……未免有點牽強。
先前因為錦衣衛先動手挑釁,放火燒了朱浩派人開的礦場,才導致後面一系列事情發生,怎麼看,知府朱浩都好像是受害者。
大臣不提,皇帝卻要提一嘴。
因為從朱浩設計這件事開始,便站在了皇帝和錦衣衛一邊。
「……朕聽說,永平府的礦山出事了,為何今日沒有人提及?」
朱四主動引出話題。
內閣這邊,劉春出列道:「陛下,聽說永平府有地方兇徒,衝進官辦礦窯***掠,滋事生非,地方府、縣兩級官府出面拿人,如今正等調查背後指使者。」
朱四道:「怎麼朕聽聞的情況跟劉閣老所說有些不同呢?不是說地方知府貿然開礦,導致民怨沸騰?聽說去的全都是就近村落的百姓,一群手無寸鐵的百姓,居然成了兇徒?其中是否存在隱情?」
劉春堅持到:「陛下,此等事,還是應當等地方官府報上來後再行勘定。」
朱四沒好氣地道:「御史言官已上奏
,還要等什麼來報?永平府知府衙門的報告嗎?孫部堂,這就是你舉薦的打理礦窯之人?」
朱四隨即將矛頭對準孫交。
孫交走了出來,一臉為難之色:「老臣也不知為何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境地,若是真有滋擾地方的事情,不如……由朝廷派員前去查探清楚。」
林俊跟著出列:「陛下,既然開礦之事導致地方民怨沸騰,應將開礦之事叫停才可,否則此等事將來定會接連發生!」
皇帝開了個頭,劉春和孫交出來屬於攪渾水,想大事化小,而林俊則跳出來要把事情往另外一個方向推,不計較地方官府交接產生的錯漏,也不管朱浩帶人開礦過失,只論礦山擾民,要叫停整個開礦之舉。
朱四顯得很不耐煩,卻一時沒有出言置評。
過了半晌,朱四看著一直立在那兒等候問責的孫交:「孫卿家,你認為應當派誰去查此事為好?」
孫交道:「回陛下,老臣認為,若是以法司之人前往,難免引起地方百姓驚恐,也不可以廠衛前去,陛下最好是委派一名在民間聲望尚可,且為人公道,不涉及地方礦產利益之人,如此方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