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無聲的博弈(第2/3頁)
章節報錯
朱浩笑了笑,「內閣幾時不出手?只是現在把事做到了明面上,可是咱也不能落了下風。他們用手段,我們更是要把手段跟上,這叫無聲的博弈,看看誰先撐不住!」
唐寅問道:「所以你又想整出一些事出來,讓內閣那群人團團轉?」
朱浩笑道:「還是先生懂我,這次他們反擊的方式可不太光彩,臣子本就沒有決定奏疏輕重緩急的職責,內閣也沒有裁斷權,但現在內閣已把自己凌駕於六部之上,甚至干涉陛下對朝中
事務的掌控,這要是我們都不加理會的話,那可就太過弱勢了。」
唐寅道:「此時難道不應該示弱嗎?」
「示弱?那時以前的事,若到了今時今日,我們還要處處示弱,就會讓人覺得好欺負,這麼說吧,楊閣老在朝,也算是最後拼死一搏了!」
朱浩把事說得很嚴重。
就像楊廷和隨時都要從朝中退下來一般。
唐寅本想多跟朱浩探討幾句,但他觀察了張佐的反應後,便點點頭,算是預設了朱浩應對的態度。
……
……
楊廷和最近的確做出一些改變。
但跟皇帝直接交手卻很少。
最後一次正面交鋒,還是在館選事情上,楊廷和讓人去請示張太后,讓張太后幫忙說和,結果又碰壁,這下楊廷和只能從其手頭上最直接的權力,也就是奏疏票擬上做文章。
內閣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當天處置好的。
每一份奏疏到京的時間不一樣,通政使司交過來的時間也不相同。
很多事,內閣需要斟酌,幾名閣臣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應付每一件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長,若是碰上誰病休或是不輪值,那歸入此閣臣處理的部分,就要稍微延後些。
雖然名義上都是由楊廷和負責,大事上票擬,也需要楊廷和首肯,但實際上很多事並不由楊廷和直接過問。
但正如朱浩所說。
現在楊廷和感覺自己在朝中最大的危機已到來,他只有儘可能把所有事都掌握在手,有一些明知道皇帝可能會整活兒的奏疏,他就要適當做一些延後處理,在票擬方面也更加謹慎,讓皇帝挑不出毛病。
若是皇帝什麼事都要跟內閣的票擬唱反調,其實也會動搖朝廷穩定的基礎。
在楊廷和看來,只要在票擬時,儘可能不給皇帝機會,基本就可以做到內閣對朝事的絕對把控。
但即小心應對,楊廷和最近還是有點焦頭爛額。
涉及皇帝硃批的細節,其餘幾名閣臣,也只有蔣冕有資格跟楊廷和探討其中的得失,就連內閣排名第三的閣臣毛紀,對這些事發言權都不大。
「……介夫,情形恐怕愈演愈烈,陛下已暗中多次派人到六部,在不經內閣照準的情況下,以私諭等傳令做事,此有違於朝廷規制,不合法卻合情,現在朝中人多已不當我內閣是回事……」
蔣冕很擔心。
之前的硃批,並不是每一件都是皇帝說什麼就照辦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