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之前孫交突然沒來由反對皇帝增加東南

海防開銷的主張,難免會有人覺得,會不會是皇帝跟孫老頭唱雙簧?

欲揚先抑!

先讓孫交站出來反對,藉機把這件事提出,皇帝再借題發揮,跟大臣們算賬,既體現出皇帝的英明神武,事事關心且賬目等張口就來,又能體現出皇帝對地方事務的重視,是個明君聖主……

眾人仔細想想。

有此可能!

蔣冕作為先前代表內閣說話之人,此時表現得很鎮定:「陛下,若要增加開銷,當以戶部如今實際情況為準,不知戶部是否可以增加這部分調撥……或者交由臣僚廷議而決。」

增加開銷而已,又不是用在修建宮殿和內府私用,不用上升到壞規矩的地步。

就事論事,皇帝你要增加開銷,不能剛愎自用,專斷獨行,最好是先問過我們的意見。我們之前不反對,但不代表現在事情公開後沒人跳出來唱反調……出現這種情況,絕對不是我們內閣給你找麻煩,而是那些看不過眼的大臣覺得其中存在問題。

比如說……

孫交這個戶部尚書。

孫交反對你,不是我們反對!

於是乎,孫交被架到了高處。

你不是出來反對皇帝的主張嗎?

我們現在覺得你在跟皇帝唱雙簧!若是你現在退下來不說了,誰都會瞧不起你,就看你怎麼往回圓。

但孫交壓根兒沒想過退縮,今天之所以跳出來,一心跟小皇帝對抗,這不是為了幫楊廷和,純粹就是站在戶部尚書的立場上反對。

孫交道:「陛下,老臣實在想不明白,只是倭人派使節到大明,何以就要憑空增加一筆開支?如今戶部是有一些結餘,但距離年底還有漫長的時間,如果西北出現韃靼寇邊的情況,或者一些地方出現災情,都需要戶部出錢出糧,留下這部分錢糧以備不時之需豈非更好?」

孫交既反對皇帝,還間接抬高自己。

正德年間,戶部年年入不敷出,現在新皇登基不到兩年,戶部在他孫交打理下才一年多時間,已經開始有結餘了。

就問你們,我孫某人這戶部尚書幹得不賴吧?

朱四若有所思都:「朕聽聞……也僅僅是民間傳聞,倭國內部紛爭不斷,派系林立,他們中有的地方勢力派人來大明上貢,想要代表倭國,但其餘勢力的人不答應……他們若是各自派人來,只怕會引起一些外交糾紛……更甚者,若他們在我大明境內大打出手該如何?豈能毫無防備?」

「哇!」

皇帝此言一出,在場的人炸鍋了。

說你勤於政務,那是看得起你,你再勤有你便宜老爹孝宗勤嗎?

說你知曉天下事,你居然裝起來了?當皇帝的,坐在皇宮足不出戶,居然連大海另一邊倭國的事都聽說過?

你怎麼不上天呢?

孫交皺眉不已:「陛下,此等事道聽途說,就算倭國國內情況真如此,那也與我大明天朝上國無關。若是為了倭國內亂,大明就要增加開銷,加強海防,那不是給倭人長臉了?」

哎呀。

眾大臣對孫交有點刮目相看了,你這反對得很徹底啊。

皇帝已經開始裝了,但聽你話裡的意思,好像是在給皇帝潑冷水,這唱雙簧的意味就降低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