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朱浩所料。

楊廷和所用方法,就是找人來為其證明,提前未有人開彌封,以及查驗涉及到有爭議的幾份考卷的內容以及考官評語等。

為了自證清白,楊廷和還特地讓人將楊惇的卷子找出來,讓人看過卷面內容以及上面附著的考官評語。

楊惇是有些放浪形骸,但學問應該還是可以的,寫文章這東西……不一定刻苦就一定能有所成就,有時候還是要講天分,楊家人出了楊廷和跟楊慎這對名聞天下的父子才子,楊惇耳濡目染下,想來差也差不到哪兒去。

在場那些作為見證的京城鴻儒名士一擊士紳代表,也都對楊惇的文章報以高度評價。

是否寫得好,不重要。

重要的是得給當朝首輔面子。

有錦衣衛在旁立著,就算前來作為旁觀見證計程車子代表也不敢隨便鬧事,現在由首輔帶著禮部、刑部的大佬親自做查驗,面子算是給足了,尤其還有錦衣衛的人侍立在旁,規矩立好了,不是不讓你們抗議,而是要有證據才來抗議。

現在連卷子都放在你們面前,文章公認不錯,你們非說這些考生是提前得知考題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那就問問你們……證據在哪兒?拿出來看看!

現場士子代表憋著一肚子氣,如今連內閣首輔都出面了,且手段百出,就算有質疑誰敢當眾說出來?

嫌命長了?

下一屆會試還要不要考?

可是,我們回去後怎麼跟那些一起抗議的人交待?

來這兒一趟就被朝廷給收買,被噤聲了?

難辦啊!

……

……

楊廷和承諾一天時間給出結果,果然只用了一天。

到第二天早朝時,楊廷和已將所有調查形成卷宗,詳細彙報給朱四知曉。

朱四笑道:「有楊閣老出馬,果然事半功倍,先前查案之人,不是說能力不行,只能說沒有楊閣老這般的威望和實力。」

當眾讚歎楊廷和的本事,其實也是在說,先前的朱鳴陽和唐寅就是倆混子。

這麼淺白的案子,居然都搞不定,不是給朝廷丟人嗎?

刑部尚書林俊出列,這次他語氣平和了許多,直接建議:「陛下,既然此事已查明,的確系子虛烏有,便請陛下下旨,將結果昭告天下,若再有人尋釁滋事的話,應當拿下法辦。」

「言之有理。」

朱四頷首道,「朕看來,此事若由錦衣衛或是刑部出面,恐怕會激發士子的逆反心理,要不這樣吧,讓順天府的人出面張貼告示……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林俊沒意見。

在場其他大臣也沒意見。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

……

看起來楊廷和主動替皇帝分憂,親自出馬解決了一次士子對京試的信任危機。

剛開始有很多人覺得,皇帝在背後推波助瀾,但以結果論,皇帝在平息謠言這件事上,出了不少力,光是一直用心幫忙排程,以及在關鍵時候找錦衣衛為楊廷和撐腰,都體現出新皇對於君臣嫌隙彌補的誠意。

以至於到現在事情結束,朝中再沒人懷疑這件事跟新皇有什麼關係。

誠然先前之事,是打擊到了楊廷和的名望,但也不能說新皇是得益者,就是新皇派人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