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會試風波(第2/3頁)
章節報錯
朝廷的設想很好,有了輿論風波,朝廷查一下,給
下面一個交待,就算是「闢謠」,下面的人就該老老實實不會再質疑。
這種闢謠,也是煞費苦心,不然為什麼要一次出動禮科都給事中和已致仕曾深受科舉舞弊之害的唐寅?
可理想是美好的,現在卻很殘酷。
朝廷的闢謠釋出後,非但沒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火上澆油,可說是瞬間就把京師士子的輿論給點燃了。
我們議論這次會試有貓膩,結果朝廷派人象徵性查了查,就告訴我們沒有此事?
搞啥呢?
先前還只是讀書人間議論,現在發展為有人跑去文廟靜坐哭訴。
在大明,哭廟是很有效果的聚眾抗議行為,主要由江南士子發起,因為他們看到了皇帝對待普通讀書人的優待,若真如林俊那般,嚴厲懲戒一些讀書人的話,他們就不敢亂來了。
正是他們看到先前隨便議論一下,就逼著朝廷自查,雖然效果不明顯,但他們還是願意更進一步。
鬧一下,或許會是結果就能推翻,沒中貢士的就有翻盤的機會。
不鬧,那就只能等三年後再來,誰知那時會不會再整出什麼么蛾子來?
沒有讀書人願意承認自己學問不行,尤其是參加會試的都是各省讀書人中的翹楚,乃是從鄉試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舉人。
現在民間對於科舉舞弊傳得沸沸揚揚,他們便覺得自己受到打壓,再加上這次內閣首輔那不學無術的兒子楊惇都考過了,一個個更覺得其中有隱情,只是朝廷不想對外公佈罷了。
或許連皇帝都被姓楊的裹挾了呢?
……
……
楊府。
楊慎今日已正式晉升為侍講。
他當上侍講後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遭遇民間對於這次會試的懷疑,這股冒頭甚至直接對準了翰林院,有不少讀書人跑去翰林院門口鬧事。
雖然抓了幾個,但好像已控制不住局面。
「……錦衣衛出動抓人,但凡道官府鬧事的,一概都被擒拿法辦,但到文廟、貢院等處去的,卻沒有嚴格制止,是否應當通知順天府或五城兵馬司,讓他們看情形拿人?」
楊慎感覺問題很嚴重。
所以他現在對父親的建議,是趕緊拿人法辦,如此才能及早平息事端。
楊廷和麵色陰鬱,搖頭道:「用修,難道你就沒想過,這件事或跟陛下在背後推波助瀾有關?」
楊慎詫異地問道:「可是父親,陛下從一開始,就堅定地站在您這邊,還派人調查,照理說……」
「結果呢?」
楊廷和問了一句。
楊慎琢磨了一下,回道「」結果不盡如人意。「
楊廷和嘆道:「或許陛下從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平息事端,而是要把事情鬧大呢?」
「這……」
楊慎心想,還能這樣想?
就算你跟皇帝關係不睦,至少皇帝在此事上,一點都沒有說要害你的意思,處處以你的意見為準。
楊廷和道:「到現在,為父逐漸想明白了,其實從一開始就不該查,只要不理會民間議論,那這件事自然便會平息下去。而將事態擴大的根本原因,就是陛下真派人去查了,給了那些落榜計程車子以希望。」
楊慎眨了眨眼睛,疑惑地問道:「可是……無論是否陛下有意為之,父親現在不都應當以平息士子怨懟為先?」
楊廷和搖頭:「現在緝拿鬧事計程車子,尤其是那些領頭者,已於事無補,先前若只是以一個禮科都給事中加上唐伯虎來查,就能有效,那現在非要以有資歷且能平息事端的朝中大員出馬,方能奏效。」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