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派系之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轉眼已是七月初。
京師一切平靜,張璁被髮配到山西為按察使司副使後,大禮議之爭暫時平息下來。
朱浩以唐寅的名義,把過去幾年大明河工賬目報上去,暫時沒掀起什麼波瀾,而朱浩替朱四出了個主意,給九邊將士一人二兩銀子的賜銀,所用銀兩都是當年夏糧入庫後的餘銀,也有鹽引折換的銀子,同時讓西北自查過去幾年欠發軍戶的銀兩,讓其補交。
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對於收買人心卻很有用,同時也是給戶部繼續出難題。
你們不是說沒銀子嗎?那就繼續消耗你們,讓你們暫時為銀子之事發愁,也給新皇處理河工桉製造由頭。
六月底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正德皇帝的陵寢正式定名為“康陵”,將義勇中衛改名為康陵衛,負責對康陵的鎮守。
“……天氣終於涼快了些許,可這天還是連場雨都不下啊。”
蘇熙貴這天宴請朱浩。
在京城第一家銀號開業之後,蘇熙貴一直想把朱浩這個幕後東家請過來喝酒,但朱浩一直以公務繁忙為由推辭,進入七月後,《武宗實錄》的編錄也步入正軌,朱浩作為一個普通的修撰,沒之前整理書稿時那麼忙,就熘號出來跟蘇熙貴見見。
蘇熙貴給朱浩斟茶,用的是冰鎮過的茶水。
“這是按小當家所說炮製的涼茶……您嚐嚐味道對不對?”
蘇熙貴一副熱心的樣子。
朱浩道:“蘇東主,聽說最近吏部對南京六部的整肅開始了,你不會是想問我相關的事情吧?”
蘇熙貴一聽,眼睛瞬間瞪圓:“什麼都瞞不過小當家,有關黃公之事……可有著落?聽說孫老尚書已在趕赴京城的路上,估計再有個十幾日……就將抵達京城。”
蘇熙貴希望的是讓黃瓚成為北戶部尚書。
戶部是黃瓚的主場,而且能給蘇熙貴帶來不少的利益。
朱浩搖搖頭:“有點難度……孫老是沒到京城,但他的威望在那兒擺著,出任部堂沒人能質疑,至於黃公那邊……先確保南戶部尚書的位置不變動,若是有人要調他個閒差,或是讓其致仕……”
“閒差的話……當個南禮部尚書?還是吏部?呵呵,只要別緻仕就好,黃公身體還算康健,能再為朝廷多出力幾年呢。”
蘇熙貴有黃瓚當靠山,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剛跟朱浩一起合作開銀號,關鍵時刻黃瓚下臺,對蘇熙貴影響可不小,所以他要不惜成本保住黃瓚的職位,等候升遷。
朱浩道:“以我所知,現在有人想拿陛下南巡時,南戶部賬目不清楚做文章,提到府庫很多存銀、存糧與賬目對不上,說淺白點就是有人想把北戶部的虧空挪到南戶部,再加上過去幾年黃公曾為北戶部右侍郎,這件事……”
“這……這怎麼可以?黃公在北戶時,多治理宣府糧餉,京城太倉倉儲幾時輪到黃公插手?朝中人做事不能不講規矩啊!”
蘇熙貴說到這裡,一拍腦門兒,“也罷,早就知他們是何秉性,事情能往外推就絕不往回攬,還能指望他們不胡亂推卸責任不成?真要虧空不大的話,鄙人聯絡一些人也能補上,就怕這缺口……”
朱浩打量蘇熙貴。
這老小子對事的態度跟對人還是不一樣。
聽說有虧空,不論是不是自家靠山所造成,居然想拿銀子往裡邊砸?你蘇熙貴真是會做人啊!
就是你的家底能跟朝廷相比嗎?
真以為自己富可敵國呢?
朱浩道:“還是讓黃公把攀誣堅決頂回去,不能什麼事都往自己身上攬,明眼人都知道黃公過去幾年力撐戶部財政不倒,若一切都要他來揹負責任,豈不是趁了那些無恥小人的心願?
“今年為了填補戶部空缺,夏鹽或再加一百萬鹽引,南戶部就算不缺銀子,也要把這批鹽引盡多往南邊爭取。”
蘇熙貴琢磨了一下,一時間沒聽明白朱浩的意思。
“就是讓南戶跟北戶對著幹,為孫老尚書回朝做鋪墊,不然怎麼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呢?”
朱浩笑著提醒。
蘇熙貴再一想。
北戶部現在還在楊廷和派系掌握中,等孫交到京師,孫交就算不投靠新皇,也算是個中立派,等於說南戶跟北戶都成了新皇的囊中之物,新皇在把南北戶部掌控在手上前,當然要做點文章。
戶部不只是有部堂事,還有太倉等倉儲之事,皇帝當然想把財政大權完全掌控在手裡,只是掌握戶部,等於是只拿到賬本而沒拿到倉庫的鑰匙。
雅文庫
“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