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本來發愁到翰林院坐班會比較勞累,現在看起來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自在地喝了杯茶,朱浩準備出去熘達兩圈,找本書看看。

這邊楊慎與餘承勳從外回來,只是餘承勳沒進修撰房所在院子,門口便跟楊慎作別,去別的院子了,楊慎連進兩道門後直接來到朱浩桌前坐下。

朱浩道:“楊兄有事?”

楊慎笑了笑道:“朱浩,你到京師有一兩年時間了,我之前看過你的科舉文章,還有你平時所作清稿,文采還是有的,但要想在京師揚名,必須要有詩文傳世。”

“嗯?”

朱浩有點懵逼。

你楊慎說話怎不循常理?

這是要幫我在文學界揚名立萬?

楊慎道:“你身為翰林院史館修撰,又是大明最年輕的狀元,當有傳世之作……我也會找人幫你稱頌和傳揚一下,你有時間的話寫幾首詩詞出來,或許我還能幫你校對和更改。”

朱浩點了點頭,他現在已確定,楊慎真的是想要幫他揚名。

或許現在自己表現出加入楊廷和陣營的傾向,楊慎對他開始器重起來,作為當今文壇的領軍人物,楊慎的名氣已很大,未來更是有大明第一才子美譽,當然這名聲更多是外顯,不是說你寫首詩詞,或是作兩篇散文,就能名動千古,要有條件,需要人幫忙讚頌。

說淺白點,就是商業吹捧。

楊維聰之前在京師文壇名氣很大,其實根本就沒有像樣的詩作或是文章立世,但就是有人吹噓,所以名氣就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可現在楊維聰……

已快掉進坑裡了,楊慎就把栽培新人的方向瞄準了朱浩。

楊慎問道:“你之前可寫過什麼詩詞?或是文章?拿出來,且與我看看。”

“呃……”

朱浩想了想,突然有一個促狹的想法。

若是把大才子楊慎未來寫的詩詞文章拿到現在,讓楊慎幫自己揚名,是不是一種很打擊敵人士氣的方法?

名氣我都佔了,以後就沒你楊慎什麼事了……

朱浩道:“的確曾有習作,不太好,怕是難登大雅之堂。”

楊慎搖搖頭:“只要你覺得好,便可以拿出來,無關乎是否能流傳多久,只要在當世可稱頌一時便可。”

言外之意,你還真以為我會幫你青史留名呢?

那也要靠你自己的本事!

現在就是找人幫你吹捧吹捧,讓你在文壇混個名聲罷了,真想在大明歷史上留下名字,要你的詩詞文章真的能立得住才行。

朱浩笑著點點頭,隨即拿起筆,飛快在紙上寫了一首詞出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

不用說。

自然是楊慎未來在文學界流傳最廣的作品。

既然要以對手的詩詞來揚名,當然挑最牛逼的來。

等朱浩寫完,楊慎拿過去看了看。

朱浩很清楚,這首《臨江仙》,是未來楊慎因為左順門事件流放雲南後,某次回瀘州探親時所寫,而楊慎真正文蓋大明,也是因為其遭到流放後鬱郁不得志,寄情於詩文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