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紀嘆道:「要不等明日仁仲到來,單獨問問他?」

楊廷和臉上滿是陰霾,現在事既已傳出,看樣子就不是空穴來風,自己再仔細回想整件事,好像小

皇帝所用的手段並不高明,不過是暗地裡派人去跟楊一清見上一面,就讓京師的人風聲鶴唳,讓他楊廷和進退失據,居然會妥協同意讓劉春入閣?

劉春入閣之事,看起來無關大局,就算劉春到了內閣也影響不到他楊廷和決斷權。

但劉春並不作為楊廷和派系的人,是小皇帝力主入閣的物件,劉春的入閣結結實實打了楊廷和派系一眾人的臉,讓人看出來,原來跟著你楊廷和鞍前馬後的人,諸如石珤和豐熙等,在關鍵時候非但不能得到你的幫助,反而會被你落井下石?你寧可選擇讓小皇帝推選的劉春入閣,也不幫自己派系的人運作?

那以後誰還會替你楊廷和賣命?

「我怎麼沒想到呢?」

楊廷和感覺很惱火。

小皇帝的目標,居然壓根兒就不是讓楊一清入閣,而是利用推選劉春入閣之事,打擊他楊廷和在朝的聲望!

這小子的心計!

簡直是陰損毒辣啊!

毛紀道:「介夫,你怎這般?仁仲到底也是翰林學士,他……好像未做出什麼不妥之事吧?」

雖然毛紀也看出來了,這件事對楊廷和聲望的影響不小,但顧全顏面,有些話還是不能直說的,反而要勸說楊廷和看開點,怎麼說劉春也是眾望所歸,入閣乃是按照朝廷規矩來的。

翰林學士入閣,這還不符合規矩?

石斑雖然做過吏部尚書,但論在翰林院體系中的地位,遠不如劉春。

當然劉春不屬於你楊廷和派系,另當別論。

可就算他不是你派系的人,你可以拉攏他往你身邊靠攏,這樣對你聲望的影響不就降到最低點了麼?對外人也可以說,正因為你已經提前收攬了劉春,才會同意這件事?你的門生故舊不就覺得,跟著你幹照樣還能吃香喝辣?

「呼…」

楊廷和長長撥出一口氣。

他總算是看出點門道來。

本以為小皇帝最近被他給控制住,現在才覺察出,原來小皇帝步步為營,先以示弱的方式讓他掉以輕心,結果在西北軍政和劉春入閣之事上,接連讓他兩次掉進陷阱。

那隻能說明,皇帝身邊的「高人」,一直都在。

再或者說,那高人本就是皇帝自己。

這小皇帝的手段……

令楊廷和頗為忌憚。

......

.........

本來楊廷和還打算在第二天朝會結束後,找劉春單獨問問,順帶做那招攬之事。

事後彌補一下,挽回些面子,總歸還是要嘗試下的。

結果好像小皇帝早就料到這一層,不但事前派了張佐去跟劉春做暗地裡的溝通,這天朝議後更是直接單獨召見劉春,以要跟劉春商議軍機大事為由,當著眾大臣的面,一點都不給楊廷和這個首輔大學士面子。

皇帝要找人議軍機,不找楊廷和,也不找彭澤,卻找個剛入閣的劉春?

這訊號對外釋放得很明顯。

朕對劉春很信任。

「諸位不要多想,陛下或只是因為劉閣老剛入閣,要與其單獨敘話。」朝會結束臣工散去時,林俊等人還在幫楊廷和對那些不明就裡的大臣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