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走茶涼了。

「……楊閣老,太后娘娘吩咐,說是內三關總督,應該換一名勳貴,不如,讓壽寧侯或是建昌侯中一人前去。」

張永見到楊廷和後,先轉達了張太后的意思。

張太后聽說兒子要設定內三關的總督,還要派個勳臣過去,一想,我那倆弟弟因為這兩年械鬥之事正鬱郁不得志,不如讓他們去立個軍功?

若是去三邊或者宣大,張太后肯定不會打讓弟弟領兵的主意,就在於內三關背靠京城,若內三關真有危險,直接把兩個弟弟召回京城就行。

這是一個「進可讓他人攻、退可自己扯乎溜之大吉」的職位。

楊廷和自然理解為何張太后會提到這一點,他道:「西北局勢混亂,只怕會有危險。」

不能明言拒絕,畢竟楊廷和現在需要跟張太后保持良好關係。

張永道:「若真是兩位國舅之中一人隨軍的話,在調遣方面,或是……呃……」

張永沒說得太明白。

但其實間接在提醒楊廷和。

雖然我張永可以聽命於你,但今非昔比,軍中沒什麼號召力,若是唐寅跟懷柔伯施瓚連成一線,那我張永去了也是個擺設,還不如讓張家一個混世魔王去,有個專門攪渾水的,那內三關絕對熱鬧,唐寅的命令恐怕走不出他的府宅。

「嗯!?」

楊廷和琢磨了一下,張永這建議很貼心啊。

非常有針對性。

但這種關鍵時候,讓懷柔伯去尚情有可原,別人覺得你楊廷和是為國為民,若是直接派張家兄弟中的任意一個去,是個人都知道你楊廷和是故意給新皇找麻煩了。

這是正常人應該推舉的人選嗎?

張家兄弟?

他們連械鬥都打不贏,還想讓他們指揮排程兵馬跟韃鞋人交戰?大明已無人可用到這種境地了嗎?

楊廷和思慮後道:「此提議,應當由張公公來提。」

「這……不好吧?」

張永當即表示回絕。

我被啟用充任監軍太監,已經是邀天之幸,你居然讓我提議隨軍勳臣?這是讓人覺得,我跟那勳臣是一夥的,去給新皇找麻煩?那新皇不把我宰了才怪。

楊廷和道:「這樣吧,我會再找人上疏提議。不過只派一名外戚前去不可,在人選方面還要再斟酌……」

張永笑道:「那就不如,讓陛下那邊也派一名外戚前往?」

「啊!?」

楊廷和又稍加琢磨。

派張家兄弟中一人去不可,再派一人,總不會是張家兄弟倆一起上吧?既然是皇帝派一名外戚,邵家的人不可能,好像只有剛被封為玉田伯,到現在毫無作為的蔣輪比較合適。

「再說吧。」

楊廷和擺擺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