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道:「胡伯珩已快到京師,讓他折道往宣府,將事態一併查清便可。」

聽了這話,楊廷和差點翻白眼。

臧鳳是以刑部右侍郎的身份兼宣大總督,現在臧鳳被撤回來,宣府、大同、偏頭關、倒馬關等處關係已經夠亂的了,你居然想再派個刑部右侍郎去查案?這不是亂上加亂?

查歸查,你正義感爆棚我們也可以理解,但拜託能不能別給我們找麻煩?

「先這樣吧,將宣大戰局穩定住,比什麼都重要。」

楊廷和終於表態,「在這之前,誰都別去提邊關將領是否虛報戰功,安定軍心比什麼都重要。」

連楊廷和都知道,現在西北經不起折騰了,再鬧下去,只怕宣大會出現更大的危機。

宣大跟京城中間只隔著紫荊關、居庸關等少數關口,若是宣大有事,下一步京城就要戒嚴,到時可能戰火就要蔓延到京師。

……

……

乾清宮。

朱四坐在案桌前,看著朱浩從南京發回來的信函。

朱浩到南京後,第一時間給朱四寫信,卻是以駱安的名義,如此信函就算是落到別人手上,也察覺不出是端倪,因為其中用到了朱浩跟朱四商議的「密碼文」,需要把一些字用密碼本進行比較對照,才能找出其中真正的意思。

對朱四來說,這樣做既好玩又安全,如此他也能放心跟朱浩進行通訊。

「……陛下,都已對照翻譯好了,您看看。」張佐負責對照密碼本,把信函翻譯出來後,呈遞到朱四面前。

朱四拿過來一看,笑道:「還是朱浩深謀遠慮,身處千里之外,卻知道現在京城正發生什麼。」

張佐很好奇,先前編譯內容時,他就在琢磨,朱浩好像什麼都沒說,就這樣陛下都覺得朱浩運籌帷幄?

朱四道:「你看,朱浩提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臧鳳,因為朕今天態度溫和,就連姓楊的他們都沒出言質疑和反對,如此就讓臧鳳避免陷入危機,以後用他的時候,他一定會感恩戴德,如此等於是為朕收了一員大將。」

張佐哭笑。

人都被卸職了,還大將呢?

就算臧鳳現在從法理上來說沒罪,可以繼續當侍郎級別的京官,但要放到什麼位置上?敢保他回朝後,不會再被楊廷和擺一道徹底斷了仕途?

再說了,西北虛報瞞報戰功之事,到現在還沒塵埃落定呢,文官派系必定會繼續糾纏不放。

張佐道:「陛下,您看現在是否要及早把朱先生調回來?」

「不急。」

朱四道:「朱浩說了,他要在南京,幫朕把局勢給穩住,朕給了他一道御旨,讓他可以便宜行事。」

「啊?」

張佐大驚失色。

這件事,張佐對此全不知情。

照理說皇帝要下御旨,必須要由翰林院進行起草,再經過內閣和文官推敲,確定沒問題後,才能執行。

但現在皇帝卻跳過文官系統直接對朱浩下密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