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潛在的首輔(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可能是誰出頭誰就會被殺雞儆猴。
「朕現在只是提出個設想,是否真的增加內閣大學士,再或是以誰入閣,都可以商量。這樣吧,諸位卿傢俬下里可以議一議,回頭再進行廷推,朕今天不把話說死,你們回去後好好商量,儘快拿出個結果。」
……
……
皇帝的意思,就是先放個風聲,攪亂現在朝堂格局。
讓各方的人,充分論證是否需要有人入閣,或者以誰入閣,辯論出個勝負,最好打出狗腦子來。
朝中不是隻有楊廷和一個派系,就算楊廷和黨羽內部,也分為各種小團體,聽命於楊廷和的人不是都對他事事俯首帖耳,也有自己的私心。
而且誰都知道,這次入閣,很可能將來楊廷和倒臺後會一躍而成為內閣首輔。
因為楊廷和一倒臺,必然是蔣冕、毛紀跟著滾蛋,到時費宏能不能留下難說,既然新皇有意栽培新的內閣大學士,那就說明皇帝對於費宏在內閣的表現很不滿意……
潛在的內閣首輔……
如此肥缺,誰不想爭取一下?
哪怕那些沒什麼機會參與競爭的人,也想在押寶時準確命中目標,提前跟新的內閣大學士搞好關係,獲得其友誼,將來這個人當上首輔,自己或許就能跟著喝口湯,青雲直上,弄個侍郎或者尚書噹噹……
莫說朝臣了,就算在京商賈,聽說此訊息後,也都紛紛進行壓住「押注」。
憑眼光,覺得誰有可能入閣,並猜測其將來是否有可能成為首輔,若是能再起尚未入閣時便巴結好,等此人當上首輔後,便多出個大靠山來。
商賈在這年頭地位很低,想要混得好,必須要有強大的政治背景,比如說那些投靠楊廷和的晉商便是例子。
雖然晉商在先前拍賣煤礦之事上沒佔到什麼便宜,卻靠著楊廷和的背景,幾乎壟斷了如今朝中多數採購業務,徽商眼下也在尋求突破,扎堆找新靠山,有意無意地往新皇方向靠攏過來。
……
……
選派朝官入閣這件事上,沒人會真正在意楊廷和的意見。
因為誰都知道,皇帝此舉就是在針對楊廷和,若是楊廷和舉薦上來的人能得到新皇的認可,那小皇帝也不用費勁去搞整出這麼一出大戲了。
隨著朱四將事情公之於眾,朝野上下氛圍瞬間燃爆,朝中人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尤其是翰林院這地方,表現最為明顯。
朱浩經常能看到不少人來翰林院拜訪,這些人以往根
本就不會踏足翰林院這種清水衙門。
「……現在都在猜測誰能入閣,連京城普通人都議論紛紛,好不熱鬧。」
餘承勳跟朱浩湊在一起吃午飯。
就是頓簡單的工作餐,翰林院內管午飯,這還是最近新加的專案。
本來翰林院的人中午吃飯都需自帶,或者乾脆保持古人的作息,一日兩餐,但最近新皇有意拉攏眾翰林,從內庫撥了一筆錢,辦起了食堂,開始管起飯來。
飯菜可口,葷素搭配適當,對於這時代的人來說,每天能吃到白米飯和不錯的飯菜已相當不錯。
封建落後的時代,人生在世,就是為了吃飯、穿衣,其他的都是扯淡。翰林院的工作很清貴,由於不涉實務,平時少有進項,翰林們光靠俸祿過活,經常還被拖欠,有很多連奉養尊堂都做不到,若是再有什麼交際應酬……可能還要借錢度日。
大明也不是說當官就有錢,也要看具體做的是什麼官,手裡有沒有實權,大明可沒有冰敬、炭敬、別敬這些專案,就算有私下進項,也都上不了檯面。
你要能給人帶來利益,人家才願意送錢給你,可翰林院是務虛的衙門,除非別人真的覺得你有機會入閣,或是覺得你能成為六部上官,才會跑來送禮。
朱浩問道:「現在誰最熱門?」
「什麼熱門不熱門的,都是瞎糊弄,以為聖上提一句,事情就能成?還不是要看首輔怎麼安排?」
餘承勳滿是不屑地道。
站在餘承勳的角度,楊廷和斷然不會容許一個能與其分庭抗禮內閣大學士出現。
就算現在小皇帝自作主張,把找人入閣只是弄得朝野皆知,在餘承勳看來,他的老岳丈也有的是辦法把這件事給壓下去,讓小皇帝碰一鼻子灰。
朱浩道:「我倒覺得,此番陛下態度如此堅決,就怕到頭來……事情或許不盡如人意。不過料想朝中有威望入閣者,也就那麼幾個,我們翰林院不也最講究論資排輩?」
「哈哈。」
餘承勳笑著,「敬道你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