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一心要利用刑獄把王瓊等不依從自己的人給打壓下去,讓王瓊黨徹底在朝中不存。

但現在小皇帝搬出楊廷儀之事,利益相關的楊廷和就必須要有所收斂。

這分明是小皇帝下的一步妙棋,楊廷和雖然心中著惱,但自己弟弟身上有汙點乃朝野共識,皇帝給面子特以恩許,表示可以不追究,但不代表你一再給小皇帝出難題,皇帝還會繼續給你面子。

這就是一種博弈。

楊廷和心裡很不爽,卻無計可施。

誰讓他想保住楊廷儀呢?

歷史上的楊廷儀,正德十六年就犯事,被朱厚熜赦免,然後楊廷儀主動請辭。

這一世因為有朱浩的存在,楊廷和想利用楊廷儀來跟小皇帝鬥,一直準備讓楊廷儀伺機而起,正好現在新皇跟楊廷和之間的「蜜月期」過去,朱四愈發不需要楊廷和這個老頑固來礙手礙腳,於是乎楊廷儀便成為新皇跟文官勢力鬥爭的「犧牲品」。

即便現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仍舊空缺,但隨著楊廷儀案推進,讞獄方面,朝廷真的開始以寬刑作為刑獄基礎,一些之前涉及到朝臣黨派之爭懸而未決的判罰,最終都以減輕處罰或者不處罰告終。

在這件事上,朱四穩穩贏了楊廷和一籌,讓朱四大受鼓舞。

……

……

事情告一段落。

楊慎再次找到朱浩,談及此事,肯定了朱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敬道,其實你不該夾在兩邊做人,應當心無旁騖,前怕狼後怕虎,如何能在朝中施展才華呢?」

楊慎最後還很關心朱浩前途,作以上評述。

朱浩心想,明明我就想在翰林院中當個安靜的美男子,是你一直把我拉入黨派鬥爭中去的吧?

連讓我去接近唐寅、蔣輪他們,也是你的意見,現在居然說我夾在兩邊?

你全家都夾!

楊慎道:「先前跟你提過,戶部主事空缺,你可還有意向?」

朱浩笑道:「連我老泰山都出面,讓我不要出翰林院,我想……還是待在翰林院中比較好,清淨修習幾年學問,好過於在外飄搖激盪……年歲太小,涉及實務怕難以服眾。」

「嗯。」

楊慎倒不反對這一點。

誰不知道翰林是個優差?

且之前楊廷和的分析,說是孫交可能知道朱浩跟新皇關係緊密,怕朱浩走出翰林院後,在朝中攪出風浪,所以才反對朱浩出翰林院。

現在看起來,朱浩一點野心都沒有,反而安貧樂道,想在翰林院中靜修學問。

這說明朱浩跟楊廷和的想法截然不同,楊慎也覺得,可能是父親太過敏感。

「對了朱浩,最近你跟唐伯虎他們走近了一些,可有發現什麼不同?比如說他們……最近在籌謀什麼?」楊慎問道。

朱浩心裡嘲弄楊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