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紙什麼的都是現成的,如果一時無法鑄造的話,可先拉鐵絲,我們的鐵可不是一般的生鐵,那是上好的鋼材,等你們見到後就知道了……至於鮑家,主要任務是打造一些木質或者岩石的底座,必須要合規,精細到毫米……你們暫時可

以先不懂這些新詞彙,總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就看你們的本事了……」

朱浩本來還想徵召更多門類的工匠。

現在鮑家和黃家各有所長,暫時也就以他們所長,來為自己所用。

木雕和石雕的本事,可以用來打造一些槍托、炮座等,至於打造鐵器的黃家,也不是讓他們拿著大鐵錘去打鐵,而是讓其打造精細的鐵質器件,尤其是打造模組,用以生產蒸汽機、紡織機甚至是輪船元件,用以批次化生產模具和產品。

「唐先生,我看著幾日就帶他們到西山看看吧,先適應一下環境,不過走之前……最好你們兩家各派人到我那兒去學學,有些東西現在可以做出來,但有些東西只存在圖紙上,有個形狀,你們需要以自己的見識,將其製造出來。」

朱浩在製造蒸汽機和紡織機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普通木匠、鐵匠等,因為手藝粗糙,難以完成一些精細活。

也是因為這時代並不需要把器件做到多精細,遇到那些聞所未聞的器件,普通工匠便沒法打造。

這便是朱浩要在各地廣募能工巧匠的重要原因。

以為蘇熙貴請來的工匠,或還能勉強勝任,但現在需要更為專業的人士,用高薪合同以及朝廷的威懾力,將其繫結,為朱浩的工業化大明之路提供幫助。

……

……

朱浩隨後考察了鮑立本和黃單的手藝。

果然是家族流傳下來的絕活,至少這兩位代表人物,能力都很不錯。

唐寅對於再去西山有點陰影,但好在這次朱浩說明,讓其把人送到西山,讓這兩家人看到西山居住和工作環境,把他們安頓下來後就可以返回京師,唐寅才沒鬧什麼情緒。

第二天早晨,朱四終於帶病坐朝,不時裝著咳嗽幾聲。

楊廷和憋得很辛苦,迫切想知道他弟弟的情況,可惜其他大臣都不開眼,主要提及的是西北韃靼犯境之事,軍機大事商量了一上午,楊廷和不好意思自己開口,也沒人幫他開個頭。

「咳咳!」

朱四實在忍不住,最後主動提出,「諸位卿家,這兩天發生一件事,就是兵部侍郎楊廷儀涉及前幾年舊案,御史言官多有彈劾,朕便著人拿下囚於詔獄,讓人問詢之,相信未來幾日便有結果。」

眾大臣屏氣凝神。

換作其他人,或許早就有人出來跟小皇帝辯論了,但楊廷儀……

這人在朝中很特殊。

他既是楊廷和的弟弟,卻又為很多大臣所憎惡,主要是楊廷儀做事沒有「底線」,劉瑾當政時就拼命阿諛依附,後來劉瑾倒臺直接被列入閹黨之列,只不過因為楊廷和的關係,才沒有被下獄問罪。

後來官越做越高,主要是得益於楊廷和在朝的威勢,尤其到正德朝末期楊廷和為首輔後,楊廷儀先以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廠,又轉兵部右侍郎,進兵部左侍郎……隨後病休在家。

無論在哪個任上,楊廷儀都有貪贓枉法之事發生,且不是那種很隱秘的,幾乎滿朝上下都知曉。

這就讓楊廷和派系的人很不想面對。

你楊廷和朝中威望再大,有這麼個不檢點的弟弟,是不是有點……太不是玩意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