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不在,沒有任何人提及昨日之事。

楊廷和麵色陰沉,就等著小皇帝發火,可朱四由始至終都沒提一句有關西山煤礦之事。

隨著朝議繼續,楊廷和覺得自己好像失去點什麼。

「介夫,情況不對啊!」

朝會結束,內閣幾人回值房的路上,蔣冕湊過來對楊廷和低聲道。

旁邊的毛紀分析:「或許是陛下知難而退,不想再起紛爭吧。」

毛紀的意思是沒什麼情況,就是小皇帝昨天被楊廷和的強勢給嚇著了,小皇帝大概也意識到自己的皇位來之不易,只要楊廷和跟張太后聯手就能廢黜他的皇位,所以識趣地不敢再與文臣爭論。

楊廷和顯然不像毛紀這麼樂觀。

想贏得人心,首先要把朱四塑造成任意妄為、不按規矩行事的無道昏君,最好說他罔顧祖宗家法……總之怎麼能噁心道小皇帝怎麼來。

可現在小皇帝的作為,卻又一股聖人風範。

昨天咱是鬥得不可開交,但今天朕就能把舊事拋諸腦後,不以私人感情帶到處理國事中來。

此消彼長下,那些文臣武將會怎麼想?

他們一定會覺得,小皇帝是做大事的料,有著千古明君的潛質。

反觀你楊廷和昨天做得太過分,一點都沒有起到人臣表率的作用。

「怎麼會這樣?」

楊廷和怎麼也想不明白。

以他之前的觀察,以及對小皇帝的瞭解,覺得朱四應該是屬於那種有點急才,但做事毛毛躁躁,卻又很偏執任性,不聽人勸的脾性,不然也不會在大禮議和開礦之事上如此執著。

可就一天工夫數理化小皇帝就轉性了?

怎麼可能?

……

……

楊廷和回到內閣值房。

這邊御馬監太監韋彬前來傳話:「楊閣老,太后娘娘懿旨……」

韋彬在正德朝,也是權勢滔天的太監,在內府體系中興風作浪。

如今跟他同樣作威作福的太監,多已降職外調,而他依然平安無事,主要是他有著「擁立之功」。

再加上興王府承奉司內的確沒幾個太監可用,就算朱四想培養自己人,也找不到那麼多「人才」,只能在舊體系中找一些有一些對新皇有功還會辦事的太監,留在身邊暫時予以重用。

這也是為了安定朝中人心,尤其是皇宮老人之心。

之前被朱四用過的魏彬、蕭敬,到現在還在任用的韋彬等,都是這個路數。

而韋彬作為內宮的老資格,多聽命於張太后,沒事幫張太后傳個話什麼的。

楊廷和結果懿旨,看完後面色陰沉,雖然懿旨上張太后對他這個首輔大學士很客氣,但也婉轉表達了要為君臣間充當和事佬的意願,言外之意是雙方放棄成見,勸說他以國事為重,不能讓君臣不合。

「介夫,你……」

次輔蔣冕走了過來,很想知道懿旨到底是何內容。楊廷和卻沒有理會他,將懿旨合上,望著韋彬問道:「韋公公還有旁的事情交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