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道:“要有耐心,為帝王者,應當懂得隱忍。”

“好吧!”

朱四無奈地嘆了口氣,又拿出一份奏疏,遞給朱浩,“你看看這個,之前朕聽你的,讓英國公和武定侯二人為正副使提督團營勳臣。

“最近朝中諸多大臣聯名上奏,請求以兵部尚書為主,革除英國公提督團營勳臣之責,讓惠安伯來當武定侯的副手。他們這是明擺著要讓朕把京師團營軍權交出來。”

武定侯郭勳,乃大明開國名將郭英子孫,在嘉靖一朝有其特殊地位。

至於惠安伯張偉,祖上乃外戚出身,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會讓人覺得他是勳貴中的軟柿子,容易拿捏。

先前郭勳被委命為副手輔左英國公張侖提督團營,主要是看在他暗地裡支援張璁的大禮議,也就是說,屬於“自己人”。

這是朱浩從歷史中獲悉,但現實卻是,張璁所進大禮議奏疏後,朝中人並沒有公開上疏支援,連郭勳也只是有支援的傾向,沒有表明過。

郭勳之所以被重用,乃朱浩幫朱四掌控軍權所下的一步暗棋。

朱浩笑道:“這不正合我們之意?”

“何解?”

朱四瞪大眼,不明所以。

朱浩道:“先前我們用英國公,一是看重他鬱郁不得志,再加上其祖父乃我大明重臣,軍中頗有威望。但也正因為英國公一脈權柄過重,才遭致文臣忌憚,而到了合適的時候,我們確實該將他換下來。”

朱四似懂非懂:“你是說,英國公並不值得信任?”

“話也不能這麼說。”

朱浩笑道,“總的來說,英國公只是陛下登基之初,為安定人心臨時委命,並不能長久以其為提督團營勳臣。畢竟其效忠的是大明,而非陛下。”

朱四道:“朕明白了,換作誰來當皇帝,他都會效忠,就算楊廷和說要把朕給換掉,他也不會有反對意見。”

“嗯。”

朱浩點頭,“話糙理不糙。”

朱四迅速意識到朱浩的思維邏輯,笑道:“而武定侯和惠安伯,則因為先前沒有太高的威望,不足以震懾軍心,所以姓楊的會覺得他們好控制。但也正是因為他們沒什麼地位,所以才會對朕死心塌地,是吧?”

朱浩道:“不能以他們在先皇時地位高低,來判斷他們是否真的會為陛下效死命,還是要小心求證。”

“如何個求證法?”

朱四顯然不想把軍權交出來。

最好是朱浩跟孫交聯姻之事一樣,讓文臣覺得自己陰謀得逞,讓文官陣營放鬆警惕,但其實一切都在掌控中,如此既辦成事,又讓他覺得很好玩,心中有一股耍弄敵人的成就感。

朱浩笑道:“很簡單,派唐先生暗地裡拜訪一下,問詢情況,若是陛下願意的話,甚至可以在宮外召見,讓他們當面對陛下效忠。並派人監督……畢竟提督團營太監職位在我們手上,這點不會有變化。”

文臣想更換張侖提督團營勳臣的職位。

但文臣卻無權過問誰來擔當提督團營太監,先前這職位是張永的,現在落到興王府派系的黃錦身上,這就有了保證。

朱四道:“那就讓唐先生去,怎麼安排你來著手佈局,只要軍權在手,朕在宮外見他們一面又有何妨?只要他們肯為朕赴湯蹈火,朕器重他們也是應該的……可惜朱浩你不是勳臣,讓你來幫朕掌控團營,朕才能睡個安穩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