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哲學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朱浩年齡的增長,與其認識之人,都有意無意提到了女人的事。
有人想給他張羅婚事,有的則想帶他去逛風月場所,再有諸如蘇熙貴這樣的更加直接,老要把不帶名分的女人往他身邊塞,這恰恰證明了酒色財氣四大法寶在這時代是多麼的通行。
朱浩想要培植戲班,完全可以自己派人去買來戲子,他自己的戲班人手也不少,陸陸續續從各地招攬進戲班的女戲子不在少數。
也是要身材有身材,要模樣有模樣,作為戲班的少東家,真要讓她們做點兒什麼,她們有資格拒絕?
朱浩不接受蘇熙貴的“好意”,是要竭力避免跟蘇熙貴有太過直接的利益往來。
蘇熙貴到京師後不久,朱浩麾下包括關德召父子在內的部分人手也抵達京城。
戲班沒跟來,關德召父子是單獨被叫進京城,至於同行的其他手下,主要是經商方面的人手,其中就有歐陽菲。
歐陽菲今年已十八,這幾年在朱浩手下先是打理工坊,後來又負責營商,透過歐陽家原來的渠道,將生產出的大批布匹販運到江南各地銷售,雖然有了一定成長,但距離一個獨當一面大掌櫃,還是有點差距。
朱浩下午先去見了關德召,跟他商議了讓關敬拜師之事。
關德召果然爽快地答應下來,甚至提出要行謝師禮,現在的朱浩在他們這些小人物眼中,已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以關德召的忠直只有仰望而巴結不得。
商議好拜師細節,朱浩在臨近黃昏時,去見了歐陽菲。
歐陽菲這邊剛剛安頓下來,住在崇文門附近一個民院中,這幾年她走南闖北,個人自理方面,基本已摒棄之前大戶千金小姐的架子,更像是個民間女子,獨立而自強。
朱浩來到後,她先是急切地問詢朱浩不再讓她主管銷售布匹之事。
“哦,最近軍隊需要的布匹增多,工坊生產出來的,都暫時賣給軍需商了,雖然價錢不比販運到外地,勝在隨產隨銷,無需折損運費。以後我會逐步把安陸之地的工坊遷到順天府,但不會開在京城裡,這裡人工費用相對較高,還是要往外遷徙。”
朱浩作為一個新晉“資本家”,知道什麼叫開源節流。
製造方面要節省人工成本,銷售方面,直接賣布匹給蘇熙貴,簡單快捷,資金週轉效率很高。隨著他身份地位的提高,蘇熙貴坑他的可能性不大,況且蘇熙貴也不是拿朱浩的貨賣到各地搶奪市場,真就是送到軍中作為軍需品,可謂一勞永逸。
會試中榜,朱浩對於自家銷售渠道已不過分仰仗,與其費神費力,不如等自己當官有了更大權勢,重新開闢渠道,跟現在的商貿體系完全不同。
當然朱浩也不能跟歐陽菲直說是跟蘇熙貴做生意,免得其覺得自己把手下人給拋棄,畢竟歐陽家族破產這件事上,蘇熙貴還是負有一定責任的,歐陽菲對蘇熙貴一直心存芥蒂。
朱浩起身:“你到京城後,京城工坊之事交由你全權負責,我先走了。”
銷售是賺錢的行當,朱浩將歐陽菲的供貨渠道暫時給掐斷,等於說讓歐陽菲少了賺取提成的機會,管理工坊雖然也會給一定工錢,但這就是給人打工,看不到出路。
“可是東家,咱在江南的生意怎麼辦?那麼多人還等著養。”歐陽菲有些著急了。
朱浩道:“說實話,歐陽小姐,南方的生意帶給我的利潤並不高,一匹布多的時候連二錢銀子都賺不到,少的時候也就幾十文,刨除各種人工成本,我一年下來賣個幾千匹布,能賺多少錢?”
“可以擴大市場啊……”
歐陽菲急切地道。
朱浩不好意思說,給你質優價廉的行貨你都壟斷不了市場,還跟我誇下海口說擴大市場?怎麼個擴大法?
當然市場無法擴大,有江南大商賈擠兌的原因,朱浩生產出來的布就算有各種優點,但酒好也怕巷子深,很多人並不知道有這樣物美價廉的布,而競爭對手會惡意中傷說是什麼“死人身上扒下來”、“一扯就破”這些近乎無稽之談的謠言,使得朱浩工坊生產出來的布在江南只被少數中下層人士接受。
明明跟普通布匹沒差別,甚至更加優秀,只是因為價格低,市場佔有率很低。至於平價或高價銷售,那就更加沒戲了。
歐陽家族最後破產,朱浩感覺有其理由,因為從上到下真不會做市場,簡直……一言難盡。
朱浩道:“暫時先作為軍需品銷售,採辦布匹的人也不會找咱的麻煩,結款也很快,至於你們家曾經的那些渠道,留待以後吧。人手能遣散就遣散……”
我的布,賣了賺到錢,不是為了養閒人,朱浩就差讓歐陽菲解散銷售網路了。
……
……
歐陽菲面色悽哀,其實她也料到會有今天的結局,只是不太願意接受這一幕。
天色逐漸昏暗,朱浩起身要走。
歐陽菲粉頰飛紅,支支吾吾道:“東家不留下吃過晚飯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