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幾名書生,都沒把朱浩當回事,可能是將其當成朱萬泉帶的書童或者家人。

“對了,不知你們安陸州計程車子平時在何處聚集?這兩日有閒暇,想與安陸士子進行一番學問上的探討。”

來人姓何,朱浩也不知道具體叫啥,反正跟他不相干,當下落後朱萬泉兩步,沒有搭腔。

一地來參加鄉試的考生,通常都會將某個客棧或者館舍當做聯絡點,平時湊一塊兒做文會或是有事相互照應一下。

朱萬泉道:“在下乃自京師歸來,並未與安陸地方士子同行……對了朱浩,你知道嗎?”

朱浩心想,考試只剩下兩日準備時間,三天後的早晨就要正式開考,這會兒還有心思尋人探討學問?你們可真有閒啊!

“不知道。”

朱浩笑起來像個天真的孩子,“回頭等問問我那徒弟就清楚了。”

“你徒弟?呵呵。”

姓何的書生聞言不由笑了起來。

旁邊一人逗趣道:“你徒弟幹嘛的?莫非是給安陸州來的考生跑腿,所以知道他們住在何處?”

朱浩回道:“沒有沒有,我徒弟也是來參加鄉試的,他平時跟安陸地方上計程車子走得很近……問他的話應該知曉。”

對面幾名士子面面相覷。

朱萬泉介紹道:“此乃家侄,頭兩年剛過院考,在我安陸之地童生考中,三元連捷。”

說到這兒,朱萬泉略帶自豪。

自己學問一般般,但有個侄兒卻能考個小三元,給自己臉上爭光不少,隨即他又補充道,“他學生名叫孫孺,乃我安陸士子,此番也是來參加鄉試的。”

對面幾人顯然沒聽說過這件事,何公子感慨道:“失敬失敬,原來是一位小文曲星,那祝你能再中三元……朱兄,若是你知曉安陸士子聚集之所,只管通知一聲,即便考試過後,大家也可以好好聚上一聚。”

本來這幾名考生挺高傲的,但聽說朱浩的來頭後,立即低調許多,能中小三元不管是學問真的高,還是背地裡有錢權交易,至少證明朱浩絕非凡俗之輩,沒必要平白無故招惹一個勁敵,恭敬告辭後匆匆離去。

等人走了,朱浩問道:“他們是什麼人?”

“那何公子乃常德府官宦人家出身,具體什麼背景我忘了,三年前來省城鄉試時,曾受邀一起喝了頓酒,席間提到朱家家世……而今朱家遷徙到京師,很多事已不比從前,沒必要再做無謂的交往。”

朱萬泉提到這裡,言語間滿是傷感。

以往靠著朱家這杆大旗,出來處處受人尊重,旁人請客吃飯都會拉著他,但此番他從京師回來,連安陸本地士子在哪兒聚集都不知,可見現在的他有多不受待見。

朱浩道:“大伯不是還當著錦衣衛的差事?朱家沒見比以往衰弱啊。”

朱萬泉嘆道:“有些事跟你解釋不明白,我朱家的使命就在安陸,離開安陸回京師……誰會拿正眼瞧我們朱家?”

這話倒也實在。

朱浩很清楚朱家在朝廷是個什麼地位。

錦衣衛千戶之家在地方,是個人都知道不好惹,而現在朱萬宏神龍見首不見尾,朱家又舉家遷徙回京師,誰都覺得朱家失勢成為必然,錦衣衛那麼多掛名的千戶,沒有實職的,誰會當你是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