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拖延,第二天成績便放榜。

朱浩考了個一等,孫孺考了二等,都順利透過錄科,來年鄉試的資格算是就此定了下來。

蔣輪非要張羅給朱浩慶祝,還把孫孺叫了出來,畢竟孫孺是他名義上兒子的同門師弟,喝酒時不斷給孫孺倒酒,讓一旁的朱浩和唐寅很是尷尬。

孫孺這人……

在陌生人面前高傲得很,眼高於頂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張狂,也就是蔣輪嘻嘻哈哈好脾氣,連唐寅這個便宜師祖都想一腳把這小子踹到門外去。

“看到沒有?蔣孟載現在財大氣粗,以往喝酒都專撿便宜的……沒想到他身為王府的姑爺,以往有那麼多辛酸。”

唐寅喝過酒,跟朱浩一起回王府時,還在那兒感慨。

朱浩笑道:“唐先生,你要不要也入一股生意?”

唐寅有些意動,但還是擺擺手:“算了算了,人生至此,已不再去想將來之事……這幾年眼見一天天衰老,馬上就到知天命的年歲,還在意那麼多身外事作何?”

話是這麼說,朱浩明顯能感覺到唐寅心裡藏著人和事。

想到來年就是歷史上寧王之亂的年份,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唐寅心中最後牽絆的女人,就將命喪大江……

朱浩心想,要不我給你想個辦法,咱大江裡撈個女人?

這事也就只能想想,跟寧王牽扯上關係,還私自把寧王妃給救走的話,將來可是要招惹大麻煩的。

但好像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就看有沒有用心。

……

……

朱浩順利透過科考。

朱娘這邊自然很高興,朱浩在王府裡讀書,她很放心,卻不知兒子現在在王府已然是先生的角色,能靜下心學習的時間並不多。

王府裡的朱浩,科考結束後,又全職當起了朱四的先生。

臨近年關。

馬上要到歷史上波瀾壯闊的正德十四年,這一年對朱浩的意義重大。

不單純是他可能在王府的最後一年,也是他參加鄉試的一年,按照歷史正常發展,這一年也會是朱祐杬去世的一年,朱厚熜成為興王的一年,還有就是發生寧王之亂,帶來改變華夏皇位傳承以及歷史走向的一年。

雖然歷史上朱厚照死在正德十六年的春天,但其死亡卻開始於正德十四年南下親征寧王之亂,御駕一趟浩浩蕩蕩下江南,最終落水染病。

可因為蝴蝶效應的產生,一切未必能如歷史上那般發展,畢竟朱厚照之死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不是說朱浩不去跟朱厚照正面接觸,正德皇帝就一定會按照歷史程序在同一時間掉進同一片水域。

這也是朱浩擔心之處。

他在安陸的作為,已逐步影響這個時代。

從大的角度來講,若是朱厚照不親征,那他就不會落水;若是他親征後不在同一時間北上還朝,也不會落水;所有的時間、地點和出現的人物都要對應上,才會發生影響歷史的巧合之事。

這明顯沒法模仿。

雖說生死有命,成事在天,但朱浩怎麼都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保證歷史軌跡不至於出現重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