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人心有桿秤(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浩咧嘴直樂。
難得看到唐寅正經做事的樣子。
最近因為商議應對賊匪侵襲策略,唐寅成為王府中的大忙人,袁宗皋乾脆把跟官府對接的差事也一併丟給唐寅和張佐,張佐本身沒什麼水平,基本都是唐寅忙前忙後。
“跟我說說吧,現在備戰到什麼程度了?賊寇幾時到安陸來?”
朱浩問道,“這雷聲大雨點小的,不會到最後,賊寇看我安陸州積極備戰,沒來襲擾就退兵了吧?”
唐寅沒好氣地道:“你當打賊寇是小孩子玩過家家?本以為就是一二百賊寇滋擾地方,現在越來越多訊息傳來,至少三五百甚至近千賊寇,一路燒殺搶掠,直逼安陸州而來。
“鄺知州沒剩下多少任期,此時不想大動干戈,乾脆把剿匪事宜丟給興王府和地方衛所、巡檢司,他自己只負責徵召壯丁上城牆巡邏,出兵之事概不過問。”
朱浩道:“州衙這麼不負責嗎?”
唐寅嘆道:“人家不過是盡力所能及的義務,不然你指望那些連兵器都沒拿過的農夫,上陣殺敵?
“那些丁壯在城牆上巡邏幾圈,還要本州士紳提供伙食和禦寒衣物,用度方面是個大問題,因為興王府主動提出剿匪,本州士紳基本不願意出錢出力,尤其涉及出兵……可能要王府自行承擔。”
從唐寅這頗有些不耐煩的講述中,朱浩能感受到當前面臨的阻力有多大。
一般某地鬧賊匪時,縣令都是依託城牆防守,如此基本不怕賊匪正面來襲,唯一擔心的就是賊匪趁著月黑風高,派遣精銳搭梯從城牆防備薄弱處爬上,殺掉巡邏兵丁,然後把城門開啟,賊匪順勢掩殺進城……那時城裡的官民可就要遭殃了!
所以防備賊匪,不在於出城打仗,而是做好城池的守備工作。
如唐寅所言,知州鄺洋名只是盡本分,至於出兵打仗……那是你們興王府提出的,總不能讓本州為數不多的兵丁跟著你們瞎胡鬧,為你們興王府撈取威望吧?我們做好份內之事已算仁至義盡。
“聯絡黃藩臺和王中丞之事進行得如何?”朱浩笑著問道。
唐寅道:“黃藩臺那邊回信,表明即日湖廣都司就將派兵前來協助剿匪,至於伯安……山長水遠,信是否能平安送到都是問題,就算成功聯絡上,最多隻能派兵斷掉賊寇後路,想讓其帶兵北上,實現對賊匪的合圍,幾乎不可能。”
朱浩還在笑。
唐寅不太喜歡朱浩的反應。
朱浩笑的原因,主要是欣慰唐寅的“成長”,從一個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落魄老書生,變成統籌全域性的“軍事主帥”,雖然這個主帥只是個臨時工,但總算有擔當了。
朱浩道:“唐先生,你現在是遇到一些困難,但我跟你說,回頭你就會發現,軍民很快便會齊心協力。”
“怎麼說?”唐寅皺眉。
朱浩笑道:“你想啊,賊寇千辛萬苦,跨省不說,還跨大江前來劫掠,糧草輜重都沒有保障,哪裡有底氣可言?想的是撈一票就走……可現在各府縣情況跟安陸沒什麼區別,都想著自保,當官的無過便是功,從未想過主動迎敵,賊寇經歷多了還不露出獠牙來?
“賊寇目的地在哪兒?肯定是安陸州城!等他們殺到的時候,氣勢已達到頂點,必將在城池周邊大肆劫掠一番,本縣士紳田地都在城外……就算許多在城裡安家,但佃戶、親眷都在城外,他們能不急?”
唐寅皺眉:“你是說,他們遲早會協助興王府,剿滅盜亂?”
“嗯。”
朱浩肯定地點了點頭。
唐寅道:“希望如此吧,別到最後張羅半天,連興王府都發現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賊寇在城外劫掠卻無計可施……我不怕死,行將就木,沒剩下多少光景可活,不為自己也不為興王府,總該為百姓做點什麼吧?”
“好,那我就為先生的大無畏精神敬上一杯。”
朱浩說著就要接過夥計送來的酒壺,為唐寅斟滿酒。
夥計拿著酒壺已在旁聽了一會兒,震驚地問道:“這位客官,莫非您就是如今在興王府供職的高士陸老爺?”
唐寅一臉莫名其妙:“呃?”
夥計驚喜地道:“可算是見到活人了……看我這嘴,不會說話。城裡都在傳言,說興王府裡有一位高士,指揮王府官兵,聯合衛所和巡檢司兵馬,要把前來侵犯安陸州的賊寇給剿滅了。
“唉,賊匪襲擾地方,就該主動出擊,把他們給消滅,如此方能彰顯我大明的威風,以警戒後人。
“您老為百姓做事,百姓都感念您的恩德。小的這就去告知掌櫃,讓掌櫃上來跟您見上一面,這酒錢……我們都不敢收。掌櫃的——”
夥計激動地下樓找掌櫃去了。
唐寅還沒回過神來。
足不出戶,就成名人了?
朱浩笑道:“先生,你看到了吧?為百姓做事,人家就會記住你的好,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能掂量是非善惡,哪怕短時間內對你的剿匪大業沒什麼幫助,卻會匯聚成一股浩浩湯湯不可逆轉的歷史洪流,決定人心向背和歸屬。”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