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甚者,很多人對於同一個人同一種學問的研究,也會出現大相徑庭的情況,而且前後的研究也會自相矛盾……

總的來說,知識的確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如果階梯是橫著擺的,還擺在大路上,那我為什麼不走路而要走這些礙事的梯子?

朱浩希望看到的是這時代有關科學方面的著作,可惜少得可憐。

儒家文化已經把儒家的底褲都給扒光了,對別家文化一律排斥,簡直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如此一來大明統治階層全是一群書呆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指望一頭紮在故紙堆裡的書呆子治國,只會搞什麼權謀鬥爭,對於能讓社會進步的事情……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排斥,理由就是跟儒家文化不符。

朱浩有時候會想,自己要不要出幾本書,有關科學的,就算一時不為世俗所容,至少也為人類進步提供一點向上的階梯。

再仔細盤算……

還是等有了一定社會地位再說吧,這時候冒天下之大不韙沒有任何意義,科學知識就在肚子裡,誰也偷不走,能為自己帶來經濟效益足矣,一個八歲孩子想著述立傳……

吃飽了撐的。

老子還要多活幾十年呢,除非老天后悔把我帶來大明,一個雷把我劈死,早死早超生。

……

……

袁宗皋正在返回安陸的路上。

王府為迎接袁宗皋迴歸開始做準備,可對於王府中讀書的幾個孩子來說,袁宗皋回來並不是什麼好事。

袁宗皋回來等於是多了個沒事就來學舍盯著的“教導主任”,學習的自由度直線下降。

連朱浩都覺得,身邊多個“火眼金睛”的老狐狸,還不如保持現狀呢。

要說能從他身上發現秘密……

唐寅已被刨除在外!

雖然唐寅的見地和能力不俗,但已被他成功收編,同樣被搞定的還有陸松,成功收買的是張佐,對他寄予厚望的則是朱祐杬、蔣輪,與他無利益糾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是王府其他人……

袁宗皋從一開始就對朱浩留在王府讀書保留意見,此人回來,對朱浩沒有任何益處。

“……朱浩,等袁長史回來,沒事讓他考校一下你的學問,他是當世名儒,又是進士出身,見地非凡,若是能得到他的指點,本地士子中你的名望將能提升一大截……”

唐寅最近已經不給朱浩出題了。

題出多了,發現自己是沒事找事。

明明朱浩的文章他沒資格指點,偏偏還要自尋煩惱,最後令自己內心挫敗感增加,為自己添堵……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先生”,突然就抽手不理,那也不符合他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高士風範,總得為自己找個藉口——袁宗皋要回來了,你讓袁宗皋指點,另請高明吧。

朱浩隨手把前幾日借的書交還:“陸先生,問你個事,袁長史回來,你作何感想?”

唐寅看了看交還過來的書,抬起頭瞥了朱浩一眼,又低下頭仔細端詳書的封面,確定是前幾天借的那幾本,基本可以確定朱浩的學習熱情正在大幅度消退,不然的話為何這幾天借書不勤快了呢?

“袁長史對我有知遇之恩,你小子可別動什麼歪心思。”唐寅大概感受到朱浩能猜透自己心理,所以先警告一下。

就算你小子知道袁宗皋歸來,會讓我在王府的地位降低,我不太支援他重歸王府長史的位置,但你也不能公然說出來,尊師重道的傳統瞭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