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450章 邪魔賊子,當誅!(上)(第2/4頁)
章節報錯
朱正延心中的暴怒簡直無法形容,首先鐵旃兒私自毀約,賴在這裡不走了。
接著就是大明各地狼煙四起,紛紛自立,導致他這個大明皇帝威嚴盡失,令不出中京。
而眼下,就連這中京之地,也漸漸的喪失了掌控的權利。
他眼下的心情就是憤恨,卻又茫然,更不知所措,以及無可奈何。
朱正延也不清楚自己為何會落到如此田地、但是他清楚,如果再這樣下去,不等朱烈回來,也不用等鐵旃兒大軍踏破中京大門,這諾大的中京就會不攻自破。
而他也將成為大明首個亡國之皇!
曾經的雄韜偉略,曾經的種種計劃、曾經心中的目標,一切的一切,盡化為水中之月,夢幻泡影。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
“城中共計糧食……,大部分糧食已經用做賑災流民,只有一小部分還儲存在兵部糧庫之中。”
“而各大家族,也無存糧了啊陛下!就連臣之家中也由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一餐,臣下也沒有辦法了,還請陛下明鑑,明鑑啊!”
之前那位閣老痛哭流涕的解釋著。
只不過其肥頭大耳,挺著個巨大的肚腩,趴在地上,撅著屁股磕頭,顯得極為滑稽。
所謂的一日一餐,估摸著也是從早吃到晚,三餐化一餐。
朱正延自然也不傻,暴怒之後,平靜下來的他,癱坐在皇位上,無可奈何的擺了擺手,道:“起來吧,朕不怪你。”
“不是兵部糧庫還有糧食嗎?拿出來些,繼續賑災。城中流民不能大規模死亡、否則一旦瘟疫爆發,伱我君臣,皆無法逃脫罪責!”
要讓這些大家族拿出糧食,那比要他們的命還要難,朱正延也不想再去威逼了。
把這些大家族逼急了,倒黴的只能是他自己。
然而,聽到要啟用兵部糧庫,這一次所有人都嘆了口氣,臣子們面面相覷,最終一位兵部侍郎站了出來,神色凝重道:“陛下,兵部糧庫是保證我中京士兵口糧的最後一道關卡。眼下外有鐵旃兒十萬大軍圍困,內有眾多蠢蠢欲動之賊子,正是用兵之時,所以這兵部口糧絕對不能動。”
“否則鐵旃兒一旦攻來,吾等士兵拿什麼來抵抗那些蠻人攻伐?”
吃都吃不飽,還想著抵抗敵人大軍?
想屁吃呢!
要想馬兒跑,必須讓馬兒吃飽,自古以來都是這個定理。
朱烈也不傻,他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仍舊要這樣說,為自己接下來的目的做打算。
便佯裝著暴怒,繼續道:“這些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讓朕如何處置城內流民?總不能活生生的讓他們餓死吧?朕既然選擇接納了他們,難不成還能把他們在攆出去?”
當初接納流民之時,鐵旃兒還沒有撕毀合約、翻臉不認人。
而好大喜功,想要顯示自己為聖明天子的朱正延,就毫不猶豫的接納了這些流民。
現在這些流民卻成了影響城內穩定的最大隱患、說不後悔是假的。
而眼下,他之所以提到動兵部糧庫,也是為了剛剛的話做鋪墊,他的目的本就是放棄那些流民,甚至把他們重新驅趕出去。
只是,他愛惜羽毛,這個事情必須由其他人提出來,他只能暗中點撥一下,到最後也只能屬於‘被動’接受。
下方的臣子自然聽出了朱正延話裡話外的意思,他們面面相覷,誰都不願意站出來為朱正延背這個鍋!
這個鍋太大了,一旦大明危機解除,他們面臨的就是千夫所指,萬人唾棄的境地。
但眼下又不能不執行。
流民這個不安定的因素,必須被解決。
最終,還有一位沒什麼背景的小官員,提出了驅逐流民的議案,不過他也沒有直接說驅逐,只是說現在中京人滿為患,不得已需要一些流民重新遷徙出去。
而大明軍隊會在遷徙的過程中保護他們,避免被鐵旃兒獵殺云云。
這個議案,得到了朝堂上下所有官員的同意,朱正延也‘勉強’接受,便按此執行了下去。
處理完這件事,朱正延鬆了口氣,想了想,他向左右臣子問道:“朕那位好父皇,現在走到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