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修士自成就之始,是為初入。等到修行三十年法力,凝練三十枚丹元,這時便能夠以丹元布點,排布出第一副‘丹元圖’。

第一副‘丹元圖’構成,法力達到三十年,這就是正式踏入練氣一層。

往後每一層都有法力、丹元圖的要求。

而且第二重、第三重以及再後面的一直到第九重丹元圖,都得在原先的基礎上構建,有干擾,更復雜。

耗時日久。

耗費心神。

稍有不慎,丹元圖崩塌,興許數十年苦修就毀於一旦。

想要層層攀升,直至巔峰。

這太難了。

因此又有左道修士只一味苦修法力,不修丹元圖,法力渾厚,又省卻丹元圖構建種種藩籬,能迅速強大。

但這是自毀前程,沒有九重丹元圖架構,法力漂浮,再無希望,終生就要止步練氣。

這是法力。

難度不小。

然而,相較於道行參悟,法力修行方面已經算是放水。

道行四境——

明氣。

心焰。

玄光。

真火。

第一境‘明氣’,是為明悟氣機,掌握法力。

這是練氣入門,最淺薄一境。

一入練氣,即為明氣。

無甚要求。

再往上則是‘心焰’,明心見性,安定心神,雜念不生。

簡而言之,是要讓心靜下來。

唯有掌握一心,才能從法力中滋生出‘心焰’,自此照亮前程,對丹元排布都有益處。

故而這一關又稱‘心燈’、‘燃燈’——

人身為燈盞。

法力為燈油。

心焰則是燈火。

心燈照亮,丹元圖排布難度降低,更能照見神魂,淬鍊精神,對自身是全方位的提升。

包括修行,包括鬥法。

但這一境極難。

例如‘紅袍將’,其術法厲害,卻未能堪至第二境。

例如‘曹寶駒’,終其一生三百載,也只是停留在‘心焰’之境。

餘下者。

如何維揚、魏都等人,也盡皆止步於‘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