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要如何開啟這個開關呢。

對於基因的表達,基因有一套精妙的系統。

自然的演化在這個時候顯示出她的神奇之處。

基因表達製造蛋白質,蛋白質構成細胞,細胞構成生命,這是生命的基石。

生命出現之初,在一個即將乾枯的水塘裡,紫外線開始破壞水潭底部逐漸暴露的細菌集團, 等待漲潮還有一點時間,它們必須熬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但是很多細菌的基因被紫外線射斷了,這時急需體內的修復蛋白來修復基因的損傷。

但是細菌的另外一個不可阻擋的行為在擾亂這一過程。

那就是繁殖。

當相關的蛋白質開始修復基因時,解旋酶與基因複製酶也會來到破損點位,它們要複製基因完成繁衍任務,幾個蛋白質就會相互卡住。

繁衍的優先順序更高, 修復會被迫中段。

這時,就會複製一段破碎的基因。

導致分裂的細胞基因不能正常表達。

然後死亡。

生存與繁衍是生物的基本需求,當倆個選擇矛盾時造成了死亡。

死亡意味著篩選。

不能主動停止基因複製進行修復的生命被死亡淘汰, 能夠主動停止複製進行修復的基因在生存中勝出。

抑制繁殖表達的基因段的蛋白質需要特定的基因段來表達。

但這樣一個基因不能讓她一直表達,會絕後。

要讓她只在基因破損的時候表達,其他時候沉默。

怎麼辦?

之前修複基因的蛋白經過演化,變成了可以在沒有損傷發生時,與抑制繁衍分裂的基因相結合,卡在上面阻止轉錄。

當基因出現損傷時,這個蛋白會脫離這段基因前去修復損傷,這個時候抑制複製的基因就開始表達,轉錄生產相應蛋白質,去阻礙基因複製的表達,當修復蛋白完成了工作,又會回來壓住抑制繁殖基因的表達。

健康的細胞就又能繁殖了。

這是一個完整的生命迴路,一個簡單又複雜的生命小程式。

細菌用這條迴路解決了生存與繁衍的矛盾,之後,逐漸演化出更多的版本。

精確調節著生命體內一切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修復功能不僅限於基因, 還包括修復端粒的端粒酶。

會在各種有分裂任務的幹細胞中表達, 它可以像修復基因一樣修復端粒。

因此, 生命的真正壽命並不取決於端粒。

真正的問題在於這個機制並不完全可靠。

細胞太大了,修復蛋白會在錯綜複雜的細胞迷宮中迷路,導致完成修復工作的修復蛋白無法回到之前的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