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呂卡翁(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著翠雀與辰砂聊著天,羅素暗自嘆了口氣,一時有些失神。
——因為他和呂卡翁的關係,其實還是挺好的。
並非是羅索平日裡那種「對所有人都很溫柔」的,帶著面具偽裝出的友善。
而是關係真的挺好。
他們那個班級,只有兩個人考入了崇大學。一個是羅素,另外一個就是呂卡翁。
雖然他們不再同一個班,但卻在同個專業、同一個學院。他們都屬於「資訊保安與情報控制學院」,而羅素的雙學位之一就來自於「資訊保安與保護」專業。
他們的知識量、以及個人的文化水平終究是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的。也就是非常難得的,「能夠追得上自己的朋友。」
想要有這樣的朋友,其實是很難的。
羅素經歷了兩遍人生,對此更是深有體會。無論以前多麼要好的朋友,如果在某個時刻開始突然追不上自己了、或者自己追不上了,友誼就會產生巨大的裂痕。
那並非是基於勢利心的「拋棄」,而是因為生活環境的相悖與衝突、產生了!「尷尬」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大家所接觸到的東西都是差不多的,能聊的東西是無窮的;但在畢業之後,就變成了各有各的生活。而如果朋友之間的生活差的太大,那麼再度見面時就會失去共同語言。
到了那時,就只能無休止的開始「懷念學生時光」,再或者就是勉強找一下「大家都喜歡玩的東西」。要詢問過好幾個話題之後,才能勉強找到讓大多數人湊在一起聊兩句的共同話題。
而哪怕只是稍微談談現在的生活,也很容易讓心裡脆弱、壓力過大的同學心態失衡,再或者就是讓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同學無法理解也無法代入。
喜歡努力的,不喜歡努力的;遵守規則的,習慣叛逆的;樂天派的,悲觀主義的.....以前相似的朋友,終究會變得不同。
哪怕是小學同學,在升到高中之後也會變得疏遠;初中的朋友,等到了大學也就很難再聯絡。更不用說是從學校走向社會,參加不同的工作、前往不同的圈子了。
如果以前的朋友還想繼續成為朋友,就總得有至少一方選擇遷就——遷就對方,只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或者乾脆想辦法融入到對方的興趣圈裡。
但那也不能算是「昔日那種朋友」了。友情也終究還是變味了......從雙向的、互相包容的,變成了單向的、遷就的。
哪怕是互相遷就——當兩個人互相抱著「維持住這段關係」而努力交際時,那種放鬆自在的友情、也就變成了應酬的勞累。
就像是一段已經疲勞之極、勉強到了極限,雙方卻都要拼命維持的、錯誤的婚姻一樣。
然而婚姻還有孩子作為羈絆的聯絡,這種勉強維持的朋友關係,是真的虛幻如煙。只要一次小小的矛盾,就會徹底消失、再也不見。
羅素在大學時期,認識的這種朋友還是挺多的。畢竟在崇光島,能考上崇光大學的沒幾個不是人才——大家都是人才起步,混雜著零星的天才和鬼才。
但其中羅素認識最早的,就是從高中跟過來的呂卡翁。
當時的羅素還沒有覺醒前世記憶,他其實也就是個才能有些異常、又莫名其妙懂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識的學生。
他當時真的很在乎同學之間的情誼。
所以羅素從最開始,就很看重呂卡翁。
——因為呂卡翁就是能跟得上羅素的那種人。
他本身有著「科學家」級別的才能,也有很經典的那種「學者病」
或者說,他被同學們討厭、疏遠的原因之一
就是他身上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