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感言 呂卡翁與俄狄浦斯(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11月1號到2月1號,整整三個月,三十六萬字!這本書最長的一卷終於結束了!
這一卷的名字是“狼言”,明線是“呂卡翁”、而暗線則是“愛”。
呂卡翁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國王,他有一個女兒叫做卡利斯忒。宙斯裝作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的樣子接近她,並與她生下了一個孩子,叫做阿耳卡斯。赫拉基於嫉妒,將卡利斯忒變成了一頭母熊,因此卡利斯忒無法再照顧她的孩子,孩子交予了呂卡翁撫養。
而宙斯打算試探呂卡翁的德行,於是降下人間、宣稱自己是宙斯並住在了他的家中。呂卡翁想要試探宙斯的神力,想知道他是否真正洞悉一切,於是就殺死了阿耳卡斯,並將他的肉做熟了之後送給宙斯。
宙斯盛怒之下,將呂卡翁變成了一頭嗜血的狼人,並將阿耳卡斯復活、繼承了呂卡翁的王位。後來他長大之後外出狩獵,發現了一頭巨大的母熊、並興奮的打算將她殺死——而宙斯發現了這件事,為了不讓母子相殘就讓阿耳卡斯也變成了一頭能與母熊親近的小熊,並將他們提升到天界,變成了大熊座和小熊座。
若是知道這個神話故事,也就能明白為什麼我會把這一卷起名叫“狼言”了。
它的暗線、也就是主題,正是絞殺、劣者、鞘這三個相似而不同的人所擁有的“愛”,以及從此而引出的俄狄浦斯式的劇情,並用這一卷來將這三個角色補完。
其中絞殺在劇情開始前殺父、劣者在劇情中殺父,在結構上這也預示著鞘將會在這一卷的末位處死亡。
這裡我原本想要構築一個戰鬥戲,但我又覺得在戰鬥中嘴炮會顯得很幼稚。所以我打算用一種“打雪仗”式的劇情來對鞘的核心進行解讀。這樣會犧牲掉一些節奏感和劇情的張力,但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的來講述“鞘為何該死”這件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或許應該在更早的時候就以劇情講述完畢。
可那樣的話,在鞘出場時的情緒又會變得太過高亢。以至於那樣鞘的滅亡會顯得他像是一個完全的反派,從而失去他。
所以我左右思考良久,還是決定這樣處理。
這裡其實按照原本的大綱,絞殺應該會在這一卷死掉、來與劣者形成一個鮮明的對照。但貓貓最終還是沒忍下心來,讓絞殺還是活了下來。這裡應該能明顯感覺到“時間線發生了變動”的感覺。
如同這一卷中間第五十二章的名字“愛之毒”,也如同第一百零八章所說的“世間萬物,唯有愛與希望,最是毒人”。
順便其實按照我的大綱,這一句點題的話應該在第一百零四章出現、如此一來就恰好是第一次提出的兩倍。我超喜歡這種淺淡的伏筆,但我控制劇情的能力還是不太行。劇情的文字量完全超標了,哪怕中間二合一了好多章,也沒法控制到第一百零四章……
在大綱上,這一卷的字數應該是28w,也就是一個標準卷的14w的兩倍。但實際上寫起來多了八萬字,還是會無意識的水一點……
羅素已經幾乎成長到了巔峰狀態,還差最後兩步。
而下一卷,也就是這本書的最後一卷了。
包括羅素自己放出去的謠言所引發的覺醒,與教會與巨龍的對抗……以及最終作為“英雄”拯救世界、給予“可能性”的故事。剩下的就是最終的鬥爭了。
順便提一下,之前說好的關於小破球2的影評——
這部電影真的遠遠超出我的預料。而且我相信這種廣大範圍的感動與震撼,應該是建立在其實大多數觀眾都沒有真正看懂電影的情況下的——也就是說,在不理解伏筆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個好故事。這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標,希望有生以來我講故事的能力能摸到這個邊……
為了讓觀眾理解,導演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技巧。那就是把重要的資訊反覆重複。
意識到這件事之後,那麼我們只需要去找那些重複最多的情報,就能捕捉到線索了。
&noss,它給的是非常清晰的。在所有關鍵事件後,都有一個攝像頭的特寫……再結合最後的彩蛋,這個故事的全貌才能夠得以展示。圖恆宇的車禍,顯然與moss有關——他的車禍與他看不看路根本沒關係,因為他們那個都是自動駕駛。而創他的泥頭車也是完全的AI操控……我看的很清楚,那輛泥頭車是沒有駕駛室的。
而想要恰好無比的創掉半截,只留丫丫半條命、卻讓圖恆宇還能活蹦亂跳,也需要無比精確的計算。毫無疑問這就是moss操縱的。他與吳京的對話中,也提到了“我可以調動所有聯網裝置”。這兩個劇情是相隔不遠的,這意味著它是一個劇情組的。
而李雪健若有所思的看向攝像頭的鏡頭,與他所說的“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是呼應的。但這裡要注意,他說的這句話表面看上去是在暗示劉德華和丫丫,但實際上劉德華輸入密碼到最後一秒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導演的藝術表現,也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