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扶濟社(第2/2頁)
章節報錯
於是羅素乾脆不讓他們去收捐款,而是自己包下了所有的花銷——
如今他已經是大明星了。供養十幾二十位的孤兒,還是完全沒有壓力的。
倒是以後他們如果都要上大學的話,那卻是一筆無法忽視的數目……不過那也是很久以後了。而且這些孩子們的年齡不同,分散開的話倒也無所謂。
說不定到那時,羅素都有自己的孩子了。
自從解放了神之容器,羅素就感覺生活一下變得簡單輕鬆了。
——或者反過來說,他變得有些緊張了。
他可以自己變成愛麗絲待在家裡看書學習,讓神之容器變成自己去上班或者接受採訪。
他也可以讓神之容器變成教父,去處理“家族”那邊的事,而羅素就可以待在家裡鍛鍊身體、或者使用“偵探”的馬甲出去刷刷存在感。
和他們猜想的一樣。在資源進一步告罄之時,公司們終於開始了大規模的裁員。
不僅是總公司和直屬公司,就連和巨頭們完全沒有關係的小公司也受到了衝擊。
這必然帶來了大規模的混亂。
但公司的意願非常堅決——他們就是要削減人口,因此先一步將他們趕入下城區。
羅素之前的佈局的確生效了……他創立的“家族”在第一波浩劫中,吸納了數量最多、可控性最強的優質人才。
而那些被他們剔除出去的渣滓們,也組成了各方勢力。
在其他勢力的映襯之下,由教父所創立的,刻意為了降低存在感而不取名字的“家族”,也隨著其他勢力的崛起而有了自己的名字。
最開始他們將其稱為“扶世教”,但教父並不喜歡這個稱呼。
“我們並不沒有什麼信仰可言,也輪不到我們來拯救世界。如果一定要有一個稱呼的話,就管我們叫做‘扶濟社’吧……”
教父如此說道:“扶持需要扶持的人,救濟需要救濟的人。如果公司做不到或者不去做,那麼就讓我們去做。但這一切並非毫無代價。但主要的賣點在於,我們總是會比‘正義’來的更加及時。”
而這時,教父終於公佈了他真正的代號:理髮師。
“任何人都需要一個理髮師,一個能夠讓他放心拿著刀接近自己背後的人,一個能夠幫你維持你自己無法維持的體面的人。以及這兩者的結合。”
而“扶濟社”與之前的“無知之幕”與“永劫輪迴”不同,它得到了教會和公司的默許。甚至上城區都有一些人加入了扶濟社,尋求“必要之時的互幫互助”。
扶濟社的原則就是“有條件的施恩”。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並在日後需要幫助的時候請求對方的回報,就如同銀行的存款一般。
而教父所提供的,就是“人情的借貸”。
對於一些有些培養價值、但是需求的幫助遠大於他給予他人的幫助,因此無法“支付”的那些“教子”們,教父就可以暫時用自己的面子來居中調和。
而對於互不熟悉的人、或者是有矛盾或者宿怨的人,也可以藉由教父作為擔保人來介紹、進行“人情交易”。
這種生意很快就從下城區蔓延到了上城區。
從天生無碼者,到總公司董事會的直系血親;從被人恐懼的殺手、竊賊與傭兵,到人們崇拜的藝術家與劇作家和其他“偶像”;從身無分文甚至欠下了諸多債務的失意員工,到大小公司的高層……
很多人都欠下了他的人情。
但這些人情並不會積蓄著不還,恩大成仇。而是很快就用一個對方能夠輕鬆接受的手段完成了“還債”。
而每個人都能接受的“代價”聚集在一起,卻逐漸匯聚而成了巨大的利益共同體。
雖然如今還只是一個雛形……
然而在不知不覺間……他已經變成了真正的“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