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狗溜貓(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那之後,羅素和翠雀便沒有再討論一些沉重的東西。
他們刻意的轉移了話題,討論著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些許趣聞,以及在幾種典型網路防禦形態之下的進攻技巧。
但那時,翠雀也還是說了一些能夠讓羅素記憶深刻的話……
比如說……當兩人討論到劣者的時候,翠雀非常認真的對羅素勸道:
“我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很擔心你們之間發生矛盾。”
“……我嗎?怎麼會,”羅素很納悶的問道,“劣者他行事坦蕩,最關鍵的是懂得自我批判的技法。這是值得信任,值得交往的朋友才是。”
不然的話,羅素也不會考慮幫劣者解決掉他身上那“命運”的枷鎖。
與稚嫩的長相不同,羅素可不是那麼熱心、無憂無慮,想要解救所有人的少年人。
或許在他前世,十幾歲的時候也會有那樣的想法。但等他長大之後,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人們的利益,在許多情況下都是衝突的。這正是人類的動物性——在對抗外界的爭鬥之中,總是會摻雜著對內部的爭鬥。無論是對抗外界還是對抗內部,本質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生存、為了後代的延續。
對外界——敵人、自然、災難等的爭鬥中,人們崇高到甘願犧牲,這是為了讓種群延續的本能;而在對內部……對待同族、同類、同鄉、同學、同事時,卻又會那樣的卑劣而冷酷。這是為了讓種群之內“屬於自身的”印記所延續的本能。
人類的社會性……國家、法律、道德、規則,正是為了反抗這一動物性而存在的。
而這個世界,與上一個世界截然不同。
在這個世界,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動物的特徵、動物的本能、動物的脾性。而社會性的約束則減輕到了最弱。
將兩個世界對照比較,在這壓倒性的野性本能之中……屬於人類本身的獸性、善性、惡性,更是如此突出而顯著。
——並沒有什麼區別。
羅素如此清晰的認知。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時刻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把因為自己而造成的過錯丟到他人頭上、願意勇敢的揹負責任……同時還有著自我犧牲的覺悟、對抗不可戰爭的強敵的執著。
劣者已經是相當優秀的人了。
是可以交的朋友。
“那是因為,你本身就存在一種善性。”
翠雀當時如此答道:“你自己或許可能感受不到。但劣者的脾氣,其實是挺討人厭的……因為他總是會指出他人的過錯,他從不知道何為委婉。以劣者的性格,很容易和他人發生矛盾。他給出意見的同時,總是給不出建議……久而久之,哪怕是明智的人也會繞開他、不敢向他尋求指導。
“這看起來,似乎是他太過自我中心……許多人也會這樣認為。但說到底,只不過是他自身的迷茫傳遞到了其他人身上。”
“在我看來,倒不如說是與之相反。”
羅素搖了搖頭,對翠雀這種同樣喜歡分析他人的習慣而感到欣喜:“在我看來,正是因為劣者太不把自己的存在當回事。他的內心存在著一種自暴自棄的自毀慾望,這讓他能夠從自我批判的痛苦中得到欣悅。”
“那是來自於他內心深處的自卑。”
翠雀指出了劣者這一本質的根本原因:“雖說,人就是要以自卑為跳板,才能跳的更高、更遠。但在他跳起之後,這輩子就再也忘不了踏在那跳板上的觸覺了。
“正因如此,他的憤怒本質是迷茫,他的傲慢本質是自卑。他是一個很好的、很懂事的孩子,只是還缺失了一個讓他長大的契機……如果他因憤怒而說出什麼失禮的話,我希望你能暫時忍耐他兩天。如果他說錯了什麼話,一定會在兩天內……一般是在當天內,就會向你道歉。”
“我會讓著他的。以那傢伙的性格,並不吝於用刀剜出肉裡的毒瘤,我對他做錯事會道歉、會彌補這種行為沒有任何懷疑。”
羅素點了點頭,欣然應下。
他正是欣賞劣者的這個性格,才把他當成朋友的。
而一旦把劣者當成朋友,羅素就無法再對他痛苦的命運視之不見。
……但說起來,羅素感覺到了一種微妙的錯位感。
劣者比羅素要大上半年——他的年齡才是特別執行部裡最大的。
而如今羅素和翠雀兩人,卻在認真的討論著“平時還是讓著孩子點”、“給孩子點自我反省的空間”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