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山位於京郊,山上大小道觀、廟宇幾十間,隱於林木之間,四季香客不斷。

近幾天,因著戰事將起,香客比往日少了,但陸陸續續的,還有一些人來參拜。

無論是三步一拜,還是行色匆匆,皆是各管各的事兒,沒有人去操旁人心思。

越到山上,香客越少。

而那秋冬清晨濃重的霧氣,縈繞在周圍,越發顯得寂寥。

山頂,迎著風,秦鸞望向京城。

霧氣未消,視野不清。

她笑著與身邊的林繁道:“這般登高看霧,好像回到了天一觀裡。”

林繁轉頭,看著她,聽她說觀中舊事。

天一觀在泰山上,一年四季氣候各異。

書上提起仙人,都要說騰雲駕霧,以彰顯仙資。

秦鸞小時候當然也聽過。

上山後,無事時就琢磨,這雲霧繚繞下,她一個連符都畫不好的小道童,也厲害起來了。

“我這麼想,就這麼和師父說。”秦鸞道。

林繁很喜歡聽她說那些瑣事,便遞著話:“然後呢?”

“然後啊,”秦鸞的眼睛彎了起來,“師父遞給我一把蒲扇,讓我去扇爐子。沒用的小道童徒弟,就只能看著丹爐。”

林繁忍不住笑出了聲。

他們兩人是來居高、觀察京中狀況的。

做村鎮裡尋常的老百姓裝扮,在上山的香客中,一點兒也不顯眼。

待走到山上,周邊幾乎沒有其他人了,在等待霧散的過程中,說些趣事打發時間。

對林繁而言,知道自己身份,到入主皇城,這條路已經走了九十步。

餘下的這十步,比之前的那些要難走得多。

京師近在咫尺了,進城的法子有很多種。

直接進攻,甚至毀城牆;持續施壓,逼得城內糧絕;等著黃太師他們在城內拖後腿,鬧出動靜后里因外和……

手段很多,各有利弊,但是,林繁與永寧侯想要的,除了穩妥,還有儘量平和。

因此,他們需得更多地觀察京師狀況。

瑞山無疑是個觀察的好位置。

並非不相信斥候的能力,但林繁想自己親眼來看看。

秦鸞亦想上山來走走,永寧侯一聽,也就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