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羽寫得很快。

他習得一手好字,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從前朝末年亂象到大周今日欣欣,看似是誇讚之語,之後筆鋒驟然一轉,點出今日已是前朝覆轍。

京中有輔國公之孫強搶民女,祁陽有顏氏族親瞞報礦產。

外戚做大之心,從未消失。

當年與先帝聯姻,已得如今地位,為何還要做不利大周之事?

莫不是不滿足只做外戚?

這些年作假的數字,觸目驚心!

謝羽的筆觸,尖銳又犀利,一句句的質問如排山倒海之勢,在紙面上湧現。

落到最後,就是清君側。

需得清除顏家這樣,在君王身邊輔政,在君王遠處屯財的居心叵測之人。

最後一筆寫完,謝羽看著眼前的文章,長長吐出了一口氣。

寫這種檄文,就需要氣勢。

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因此,中間絕對不能鬆勁,若是塗塗改改的,就沒有那股氣了。

林繁恭謹道:“大人賜文,萬分感謝。”

放下筆,謝羽又把小二喚來,道:“先前忘了,麻煩使個人跑一趟衙門,尋我那師爺,請他把我的文印送過來。”

小二得了賞,自是歡歡喜喜去。

謝羽又坐回來,看著林繁,道:“當年,我高中之後,聽恩師講了不少政務上的見解,彼時我不過初出茅廬,很多想法不乏天真之處,是靠著恩師的指點,才能從一位考生、轉變為一位官員。”

唸書時,只看文章、才華、人品,可真正走出考場、步入官場,謝羽才知道前輩們說過的“遠不足夠”是什麼意思。

學生的那一套,在官場上是要跌跟頭的。

他又是年輕氣盛,若不是林宣肯不遺餘力的指點他,只怕也不會迅速成長,當然,之後這些年的官途也就不可能這麼順利。

“您也會面臨身份的轉變,”謝羽神色嚴肅,極其認真,“朝堂政務繁複,您一定要十分用心。

我曾聽說,吳王過世,皇上登基,他能讓大周發展起來,是他信任三公,聽從恩師這樣有能力的官員的建議。

只可惜,後來,他的身邊,不再都是忠義之人。

您不要步他後塵。

大周能經得住一次動盪,卻未必能經得住第二次。”

林繁以同樣的認真,聽完了謝羽的肺腑之言,而後,他深深地拱手行了一禮。

“大人所言,我銘記在心。”

外頭,小二引師爺來了。

謝羽開啟門,接過一隻木盒,回到裡頭,在紙面最後加蓋印章。

墨幹了,林繁收起檄文,又行一禮,這才戴上斗笠,出了雅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