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理由,天經地義。

皇上不至於與皇太后搶人,也樂得母子之間有一個緩衝。

再有分歧的母子,亦是血脈相連。

氣頭上,皇上會對皇太后強勢的指手畫腳十分厭煩,但脾氣過了,亦不想母子真離心了。

想來,母后那兒,也是這麼想的。

這樣一來,淑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身份貴重的程皇后,皇上與皇太后都不喜歡;以前他看重的順妃,皇太后頗有意見。

淑妃不同。

淑妃受皇太后寵愛,而近些時日,皇上也越看淑妃越滿意了。

母子都喜愛的後宮妃嬪,只淑妃一人。

這讓皇上對淑妃更加看重了幾分,對淑妃的拒絕也沒有絲毫不滿。

“去吧,”皇上道,“也與母后說一聲,朕中午過去。”

淑妃巧笑應了。

送走了皇上,淑妃又休息了會兒,才往慈寧宮去。

皇太后對皇上的動向瞭如指掌,又聽淑妃說皇上中午過來,她握著淑妃的手,拍了拍。

要不然,她怎麼就獨獨偏愛淑妃呢?

她就是喜歡機靈孩子。

不用她特別交代、囑咐什麼,淑妃自己就能心領神會,把事情辦得漂漂亮亮。

嘴巴甜,愛分享,喜歡其樂融融。

就像平陽一樣。

她對平陽五分好,平陽能回應她十分,不止在她跟前如此,在對著先帝、對著趙臨、對著所有人的時候,平陽從不吝嗇對她的親近與喜愛。

什麼暗示明示,什麼引導催促,她根本都不用做。

平陽會主動地,去與其他人分享。

這讓她實在太省心了。

近幾年,平陽對她不似年幼時一般貼心,其中緣由,皇太后能猜到些。

林繁。

趙臨的遺腹子,平陽嫡親的侄兒。

平陽必然會向著林繁,但平陽應當吃不準趙臨的死因。

林宣堅稱趙臨墜馬是意外,平陽彼時沒有去泰山,她不信林宣,能信誰的?

以平陽那直截了當、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但凡她有一絲一毫的質疑,當年就提劍闖進宮裡、質問趙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