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公一路送出去,又回到御前回話。

“老侯爺看起來,”徐公公道,“很是高興。”

聽了這話,皇上抬眼,問:“真的高興?”

徐公公回想了一下。

那副神情,應該是高興吧?

能看出病氣,但精神高漲了許多,整個人都透出了活力。

要不是走不得路,永寧侯怕是立刻就要揚鞭出發了。

思及此處,徐公公悄悄看了皇上一眼。

雖說,平日裡,他對那些給皇上添堵的老大人們頗為不喜,機會到了,也吹吹風。

誰讓皇上愛聽呢?

鄧國師說得很對,他這樣御前做事的人,圖的就是皇上高興,順從皇上的心意。

皇上越疏遠那些指指點點的大臣,就會越信任他和鄧國師。

但是,話說回來,吹風時也得掂量掂量。

吹得不好,火苗衝著自個兒的臉,可就糟了。

今日皇上早朝時被氣得夠嗆,現在好不容易緩和些……

不適合扇風。

徐公公判斷得當,恭謹道:“確實高興。”

皇上的眉宇又舒展了幾分。

秦胤御前的激動與喜悅,應當不是作假的。

這很好!

同時……

皇上的指尖在大案上敲了敲。

秦胤今兒的話,也算給他解惑了。

先帝駕崩前,曾單獨召見秦胤,交談時間不長,但身邊沒有留一個人,誰也不知道說了什麼。

當然,也不僅僅是秦胤,幾位輔政大臣都曾覲見。

有時留了大內侍,有時一人不留,全看先帝的心情。

先帝彼時大限將至,如此行事,其實很平常。

皇上並沒有發現問題,只在他登基後,皇太后琢磨過這事。

畢竟,秦胤不是輔政大臣。

先帝是不是交代過秦胤什麼……

尤其是,皇太后懷疑林繁就是趙臨遺腹子之後,又舊事重提,猜過一回。

皇上左耳進、右耳出了,直到近兩年,他偶爾會順著皇太后的思路去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