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不愛提,”徐太傅失笑,“從小到大,皇上就覺得自己不及吳王,更何況,吳王曾是皇太子。”

若非吳王意外身亡,皇位就該由他承繼。

“論治理內政,皇上比吳王強許多,大周能有現在的發展,皇上花了很多心思,”徐太傅說得很實事求是,“吳王嘛,吳王不擅這些,但他直率”

徐太傅依舊記得,很多年前,他被吳王氣得吹鬍子瞪眼時的事。

那時候,吳王還不是吳王,他先是趙家的長公子,後來,是大周的皇太子。

趙臨的想法,許多時候天馬行空,膽子又大,天不怕地不怕的,弄得他們這些人膽戰心驚。

意見經常不合。

徐太傅說他的想法,趙臨也說,兩個人能為同一件事爭執一個時辰,氣大了,趙臨也說過重話,徐太傅一樣摔袖就走。

但是,事情推進之後,一旦證明趙臨錯了,他絕不會推卸,老老實實、態度端正地與徐太傅認錯。

若他是對的,他則會再認真地與徐太傅說一說他當時的想法,倘若先前有言辭不周的地方,亦會誠懇賠禮。

不止是面對徐太傅,趙臨對其他所有人,都是這樣。

趙臨不在乎吵架,甚至是打一架,他也不把自己的面子看得那麼重,對事不對人。

真數起來,徐太傅與趙臨打交道,年頭很短,遠不及他與皇上。

谷淅

可他與趙臨吵過的架,比皇上多了不知道多少。

皇上幾乎不與徐太傅吵,他聽不進去時,會直接捂住耳朵,然後,讓人捂住徐太傅的嘴。

這是這對兄弟,最大的不同了。

“罷了,關起門來說一說而已,”徐太傅搖了搖頭,“吳王已是故人,大周需要往前看。”

黃太師緩緩點了點頭。

當然,再勸徐太傅入朝的話,他也不提了。

真讓皇上日日面對錯誤,這事兒只會越來越麻煩。

黃太師原路離開,順著梯子離開徐府,到了永寧侯府。

秦鸞正好從外頭回來,兩廂遇上,她便行了一禮。

黃太師樂呵呵地,道:“老夫來找你祖父,他身體恢復如何?”

“用著太醫的方子,能起身了。”秦鸞大致能猜出太師的來意,便沒有讓管事引路,自己帶客人去書房。

“你既修道,”黃太師問,“會不會卜卦?”

秦鸞聞言,輕笑道:“您還信這個?我以為,以幾位老大人對國師的看法,都不信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