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滿腹驕矜頓雪消(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后撫住心口,作悲痛狀:“景初年間,奪位之戰兇險,當年穆慈太后為了保護年幼的九殿下,便將他送出宮撫養了一段時間。”
徐歸宜接道:“九殿下就是先安王?”
皇后頷首,又答:“陛下覺得自己這位親弟弟,從小在宮外長大,沒有享到一位皇子該有的尊榮。於是在九殿下回宮後,立馬就封了親王爵位,對他頗為偏愛。”皇帝是這樣的秉性,他願意對你好的時候,真的非常好。
皇后還在繼續敘說:“景初三年,陛下的壽宴當晚,九殿下說要進獻一個絕色尤物給陛下做生辰賀禮。”
徐歸宜悚然一驚:“進獻的賀禮......莫非就是那個姓陸的舞姬?安王的生母?”皇后有些詫異徐歸宜的反應速度,隨後才點了點。
徐歸宜頗為震驚,甚至覺得四肢百骸有些僵硬,天底還有這等離譜之事?將自己的心愛之人,送給自己的皇兄。這樣瘋狂的事情,九殿下到底是如何做出來的?
“陸氏雖出身青樓,卻生的一副極好的容貌,陛下將她納入後宮,夜夜專寵,視後宮眾佳麗如無物。不過三月,便被封為燕妃,就連南宮貴妃也敗下陣來。”
徐歸宜往自己不願意接受的方向多想了想,嘴角蠕動道:“既然成了宮妃,又是如何生下的安王?”難不成是傅景初是皇帝的兒子?也不對啊......
皇后嘆道:“本以九殿下進獻舞姬,只是為了固寵。後來......才發現他的野心不止一點半點。他安排燕妃在陛下身邊做內應,此後萬事亨通,況且陛下本就偏愛他。隨著九殿下越來越年長,陛下給的權勢越來越多,更有臣子私下稱九殿下為九千歲者。”九千歲不是就臨近萬歲一步之遙了嗎?臣子們膽子真大!
皇帝不相信自己疼愛的好弟弟會謀反,於是等啊等,防啊防,就等到了景初四年中秋宮宴,又逢穆慈太后壽誕。九殿下率領六萬叛軍逼宮,軟禁皇帝及后妃數日。
.......當然九殿下只能以失敗告終,天下還是皇帝的天下。
徐歸宜心下一沉,她看過景初年間的皇家實錄,上面對於景初四年中秋的記載,只簡略說到了,穆慈太后有疾,宮宴早散。對於九殿下逼宮謀反一事,隻字未提,有人下令史官修改了史書?
徐歸宜眉頭緊鎖,覺得有些蹊蹺:“兒媳看過史書,安王是死於大火。”
皇后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段史書,還是本宮陪著陛下去崇文館修改的呢。當年九殿下謀反失敗,陛下震怒,但是顧忌穆慈太后年邁,經不得喪子之痛。只好先將他囚禁在章華臺,不准他見人。”
“景初五年正月,燕妃娘娘早產,生下一個小皇子,因為不是足月出生,生下來當天就夭折了。”徐歸宜記得這是皇家實錄中最後一處記載燕妃的地方。
“母后,那個小皇子真的死了嗎?”她顯然是不信的。於是徐歸宜大膽的問出口,卻小心的打量著皇后的臉色,怕她稍有不悅。
皇后面色果然一沉,冷淡道:“你猜的沒錯,那個孩子沒死,就是如今的安王,是燕妃與安王的孽種。”皇后語出刻薄,可的確亂了人倫,是段孽緣。
徐歸宜內心倒吸了一口涼氣,不由想起了燕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奇女子?九殿下謀反,她不但沒有收到牽連,反而還能將孩子生下來。
這可是給皇帝帶綠帽子,而且還是自己親弟弟的綠帽子。皇帝這樣狠心絕情的人,是如何願意放過燕妃和孩子的?
“燕妃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將九殿下的全部計劃,告知了本宮和陛下,苦苦哀求陛下,一定要留住她的孩子。後來,章華臺失火……九殿下葬身火海,燕妃服毒,只留下三個月大的嬰孩兒。陛下對外宣稱說是九殿下的遺腹子......”
聽完這個故事,徐歸宜著實大為震撼。皇帝和太子,雖然都不太會做人,但是他們卻都會做哥哥。
傅景初之所以能活著現在,也算得上是皇帝陛下一生中,為數不多的仁慈。換做是其他的男人,恐怕早就趕盡殺絕了,尤其還是皇帝的尊嚴被挑釁的如此徹底。
皇后說,安王一直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果然人活著就沒有事事如意的,即便尊貴如皇帝。
徐歸宜從長秋宮中出來,寒風瑟瑟,梧桐葉落滿地。她知道了所有事情的原委,卻突然一點都不開心了。
她一想到傅嵐宸以後,可能也將面對如此波譎雲詭的宮廷生活,和殘酷無情的權位爭奪,就不免膽戰心驚。
可她又不能把這些說出來給傅嵐宸聽。他是嫡出皇子,如果不能登上皇位的話,那對於皇室來說,則意味著一場更大的戰亂。